□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许瑶蕾
“是许哥连续一个月把自己‘钉’在桥头,用汗水和脚步丈量出精确数据,提出了‘周边信号灯联动调节’系统性解决方案,老大难路段终于通畅了。”4月1日,站在秩序井然的新家桥头,“00后”民警梁天向《法治日报》记者讲述着这里的变化。这座横跨双向四车道的百年石桥,曾是江苏苏州最顽固的堵点之一,而梁天口中的“许哥”,是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原一级警长许允若。
遗憾的是,2024年11月5日,许允若在路面执勤时,被一辆货车撞倒,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于今年1月14日去世,终年55岁。
在许允若长达32年的交警生涯中,1万多天早晚高峰,无论酷暑严寒、风吹雨打,他几乎都在岗位上度过。生前,他曾荣立3次个人三等功,荣获7次个人嘉奖,获评优秀公务员。
许允若当交警的这些年,苏州实现机动车保有量超553万辆的跨越。许允若始终坚守在交警岗位上,见证并参与着城市交通的变迁。
“许允若生前聚力攻坚交通堵点的做法和经验,已提炼成‘许允若工作法’,并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交通治理典范。”吴中交警大队大队长张迎庆介绍,许允若手绘的新家桥交通流量图谱,成为每一名交警的培训教材。“大队对全体交警开展路口全要素观测、驾驶行为心理分析、多场景信号灯推演等培训,并持续丰富应用场景,让‘许允若工作法’成为交警的精神财富和工作法宝。”
在城区交警中队辖区所在的长桥街道,“有事就找阿许”早已成为群众心中的共识。作为一名执法者,许允若总是以刚正不阿的态度维护法律尊严,又以细腻入微的关怀温暖着人心。
在推动“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时,许允若考虑到辖区新业态从业者作息时间不固定,便顺着数字门牌挨个走访,根据行业类别建立微信群,为他们提供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订制化便民服务。如今,中队同事自发成立了“阿许服务队”、设置“允若服务亭”,将许允若的为民情怀转化为常态化的服务机制。
许允若巡逻时曾发现一名88岁迷路老人,自费赠其200元现金打车回家,还为老人制作了一张硬纸板联系卡。徒弟王玉珏回忆,这样“把群众当亲人”的暖心细节,贯穿了许允若的职业生涯,警车里永远备着现金、联系卡和急救包,救助过卡在车内的受伤女孩、临产孕妇……
走进许允若的办公室,桌上十几本病历卡和满柜药品记录着他的病痛:腰椎间盘突出、胃病、高血压、肺结节……为缓解腰痛,他将制服腰带缝出5厘米凸起支撑腰部。在办公室的硬木沙发上,一个自制的靠垫,成为他处理文书时为数不多能获得片刻舒适的“港湾”。
即便病痛缠身,许允若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丝毫不减,每天10个小时在路面上,平均要走2万多步,一年磨坏十几双鞋,仿佛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永不停歇。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心中仍盘算着“再坚持两年,等57岁不值大夜班了”。
“既然干了交警,就把交警的活儿干好。”这句质朴无华的话语,不仅是许允若一生的座右铭,更成为苏州交警的精神坐标,激励着每一名交警队员坚守岗位、践行职责。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