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楚祎楠
“一砖一瓦有历史,一桥一木有故事。桥,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中华优秀历史文化。”4月1日,看到黄公广济桥已恢复古桥原有的风貌,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栾明璐感慨道。
黄公广济桥是洛阳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和历史上东入洛阳城的交通要道,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带的重要展示点,对研究民间桥涵建筑、石刻艺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24年11月,公益诉讼志愿者向检察机关反映,黄公广济桥桥体上生长有数十棵灌木,其根系深入桥体,致使桥体出现裂隙。”瀍河回族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石朝辉介绍说,经组织公益诉讼部门现场查看发现,桥体上生长的灌木既对桥体结构造成潜在风险,又影响了古桥景观,而且桥下河水未及时清污,已形成黑臭水体。
经认定,瀍河回族区东关街道办事处作为属地政府,对辖区文物保护和环境质量负有监管职责,区文化和旅游局作为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辖区内的文物安全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2024年12月2日,瀍河回族区检察院分别向瀍河回族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区文化和旅游局发送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全面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灌木损害桥体及黑臭水体问题,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同时强化日常巡查管理,落实属地责任,保证古桥结构安全和历史风貌的完整。
接到相关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古桥桥体及周边灌木进行了全面清理,消除了因灌木生长可能对桥体结构造成的潜在威胁,恢复了古桥原有的风貌。为确保古桥的长期安全稳定,相关行政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定期检查机制,安排专人定期对古桥进行巡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