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更优服务回应期待 更实举措护航发展

许昌法院以司法之力惠企护企

2025-04-03 10:34:29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王磊华 牛丹

三月的河南许昌,春光明媚,草木蔓发。被誉为“零售界天花板”的胖东来超市,以诚信经营和极致服务享誉全国,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点”。3月24日,胖东来超市相关负责人感慨道:“我们的发展故事也见证着司法护企的成效。”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最优解’,更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以专业化审判定分止争、以创新性执行攻坚克难、以多元化调解前端解纷,交出了一份有力度、有温度、有速度的司法答卷。”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志刚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织密权益保护立体网络

王某在胖东来6家超市连续放置异物,伪造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投诉威胁索赔7592元。许昌市建安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其构成敲诈勒索罪,鉴于已积极退赔,并取得被害人谅解,具有坦白情节且认罪认罚等情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2000元。

“一些不法分子试图通过伪造食品安全问题等假象敲诈勒索,不仅侵犯企业财产利益,损害企业商业信誉和社会形象,更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许昌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李晋说,本案通过依法惩治敲诈勒索犯罪行为,不仅鼓励企业依法维权,也弘扬了社会正气,对意欲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营商环境的潜在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办案中,全市法院严厉打击利用自媒体对企业进行侮辱、诽谤,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进行诋毁、贬损或丑化等侵犯名誉权行为。此外,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人身权的保护,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李晋介绍说,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惩处民营企业工作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21件24人,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在涉及企业的产权保护领域,许昌中院定期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全面推行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快速高效办理知识产权批量案件,加强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知识产权保护与惩罚方面的协同配合,建立许昌市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站。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已审结商标侵权、恶意攀附等知识产权案件1602件。

在破产审判方面,许昌中院出台《关于执破融合常态化实施办法(试行)》,打通“执破融合”通道,助力“终本出清”。同时,建立法院、税务、人社等部门协查联动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吊销未注销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的实施意见(试行)》《企业破产援助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试行)》等文件,为破产案件办理提供制度性支撑。2023年以来,全市审结破产案件224件,化解债务176亿元,盘活资产8.08亿元,安置职工3299人;审结强制清算案14件,推动14个僵尸企业退出市场,有效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

打通权益兑现“最后一公里”

“执行工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关乎司法公信力,也承载着企业的期盼和群众的希望。多亏法院创新执行方案,让我们6亿元资产得以盘活。”前不久,某资产管理公司经理朱某专程到许昌中院致谢。

在涉某实业公司系列执行案中,10宗被多轮查封的土地评估价值9.6亿元,却长期“沉睡”。许昌中院启动跨域协同机制,指导魏都区人民法院创新“首封权益与抵押权置换”方案:以另案流拍地块抵押权抵偿本案7000万元债权差额,促成5宗土地以物抵债,带动关联案件“一揽子”化解,释放土地资源价值6亿元。

“一纸判决容易,但真正把胜诉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确保企业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并不容易。”许昌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宇说,“司法实践中,许昌中院审慎、善意、稳妥执行涉企案件,持续开展‘豫剑执行’‘春雷’等专项行动,搭建涉企案件高效执行通道,印发善意文明执行指导意见,建立分级分类信用惩戒和修复机制,推行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预告制度,真正让涉案企业感受到司法力度和温度。”

2024年以来,许昌中院累计执结涉企案件23271件,高效兑现企业胜诉权益11.37亿元。

与此同时,许昌中院要求全市干警在执行办案中区分“失能”和“失信”两种情形,合理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建立分级分类信用惩戒和修复机制。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对13亿余元涉企案件财产优先采取活查封、分割查封措施,发挥好涉案财产的融资再生功能;为4100余家企业进行单次信用修复,5300余家企业进行全面信用修复;300余家被执行企业在宽限期内主动履行了义务,全市失信企业占比下降5%以上。

绘就源头解纷新图景

在长葛某砂厂与某机械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面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王某去世引发的经营困境,许昌中院指导长葛市人民法院引入多方调解机制——联动王某遗孀所在单位、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属地政府,经过多轮磋商,最终达成调解方案。案件办结后,法院对企业进行法律风险提示,帮助企业逐步恢复生产经营。

近年来,许昌中院坚持依法审理与促进治理并重,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大局,诉调对接不断向前延伸。当前,全市两级法院已成立市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市中级法院工作站、涉企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市建筑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176家多元解纷平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多元参与”的涉企纠纷化解机制,促进纠纷类型化、专业化解决。

同时,许昌两级法院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深入企业宣传解读司法惠企护企政策,帮助解决涉法问题,为企业纾难解困;邀请企业代表到法院座谈交流,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听取意见建议,了解企业法治需求,从源头上最大程度避免纠纷的发生。

“全市法院将持续完善制度体系,用更优服务回应企业期待,以更实举措护航企业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力量。”周志刚说。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