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看到某小麦植物新品种产量高、销路好,某种业公司未经授权实施侵权行为。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令某种业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50万元。
如今,河南法院进一步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和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力度,依法保障确有创新性的育种成果获得品种权保护,有效激励育种创新,同时积极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切实提高侵权代价。
这些变化,得益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服务和保障“中原农谷”建设的意见》14条具体措施的落地见效。
河南是农业大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河南高院依法加强农业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中原农谷”建设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郑州中院“中原农谷”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的牌子格外醒目。该巡回法庭负责审理涉植物新品种权属、侵权纠纷及发明专利等一审民事、行政案件。
“中原农谷”所在地新乡市,地处我国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所“南北分界过渡带”,有较好的种业研发和繁种制种基础。
“种业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技术性强,当事人举证较为困难,给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尤其是技术事实带来较大挑战。”河南高院民三庭副庭长赵筝介绍说,为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省法检两院建立了知识产权技术咨询专家库和技术调查官库。在人才选聘过程中,充分考虑农业技术专家在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中的重要作用,邀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多名专家入库,为审理植物新品种案件提供“外脑”支持。
目前,河南法院已有效解决法院在审理技术性较强的种业知识产权案件时面临的举证难、技术事实认定难的审判壁垒,提高了审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案件的公正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是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点。河南法院聚焦主责主业,妥善审理种业知识产权案件,注重总结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的裁判规则。依法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降低育种者维权难度,从严惩处制假售假、套牌侵权、危害种质资源等妨害种业安全犯罪,保障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
河南高院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指引作用,定期发布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典型案例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全省法院在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的专业水平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为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河南高院民三庭庭长冯童说。
2024年4月24日,新乡法院“中原农谷”知识产权巡回法庭挂牌成立,由新乡两级法院根据标的额不同,分别审理涉“中原农谷”地区的非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全方位为“中原农谷”提供“送上门”的司法服务,切实将司法保护延伸到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此外,河南法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如郑州中院承办的《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课题,为全省法院的审判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郑州中院还与郑州大学法学院联合建立中原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活动,推动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