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新桥 刘欢
迎着淅沥沥的春雨,步入湖北省武汉警察博物馆二楼,一排摆放整齐的泛黄藏品映入《法治日报》记者眼帘。
藏品的原主人名叫邱益英。她有个响亮的称呼——新中国第一代女交警。
2025年2月28日,邱益英因病逝世,享年93岁。
邱益英去世后,小儿子江帆为她写了一副挽联:毕生忠诚,热血铸魂,爱岗敬业,献身公安司法;伟人接见,激励终身,服务人民,丹心永照汗青。
这是邱益英一生真实的写照。
这位从旧时代走来的女性,用忠诚和信仰筑起一座丰碑,她的故事一直被传唱,她的精神代代传承。
“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18岁,为反抗包办婚姻,她来到武汉,从被服厂女工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女交警:暴雨中,赤脚指挥交通;板车旁,躬身助推;婴儿受伤时,狂奔送医……
说起邱益英的故事,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交通大队民警张慧如数家珍。
张慧曾和战友们将邱益英的故事搬上舞台。“故事里都是第一代女交警日常执勤中的平凡小事,可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将前辈们坚韧质朴、一心为民的精神展现在大家眼前,并传承给了现代女交警。”张慧说。
半个多世纪前,邱益英和同事们在工作之余,走进工矿企业、车队、码头、学校,宣传交通法规。
如今,张慧参与的“慧说交通”安全宣传系列课堂,面向全社会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这是我们对前辈革命精神最好的传承与延续”。
邱益英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武汉一代代公安民警的前行之路。
“执法需要刚性,但与群众建立情感连接同样重要,就像邱老当年推板车、救婴儿一样。”江岸区交通大队汉警快骑队员江雅莉说。
去年9月30日,在江雅莉站岗的一所小学门口,突发车辆起火,她拿起灭火器直扑火场,“那一刻仿佛感受到邱老的勇气在我血脉中奔涌”。
火被扑灭后,看着疏散的人群,江雅莉更加明白,“警察的使命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守护群众安全”。
“母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邱益英坐在敞篷车顶的背影,是大儿子江桅少年时对母亲最深的印象。
1970年,37岁的邱益英调至市公安局劳教农场工作。“当时路况不是很好,只有敞篷车押运,寒来暑往,风吹日晒。但学员们都很服从管理,没一个逃跑。”江桅回忆说。
1972年冬,邱益英奉命冒雪押送19名学员至沙洋劳教农场。出发前,她细心地为每人准备了1斤油饼和保暖物品,并将御寒稻草全让给学员。
7小时后,押送车抵达目的地,独自坐在车顶的邱益英几乎被冻成“冰雕”。在场学员感动落泪:“您比我们的母亲还要亲!”
在农场,邱益英与学员们同生活、同劳动。有女学员身上长满疥疮,情绪极不稳定。她带领学员到山上采摘草药煮水,为她们擦洗身子。
1975年,邱益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4年至1982年,她连续9年被评为武汉市公安局先进工作者。
“母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以她的行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当中。”今年已67岁的江桅,退休前是武汉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民警。
在邱益英影响下,她的家人都向党组织靠拢,积极投身警营。
重孙江东大学读了法律专业,并选择成为一名警察,现在武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
江东参加工作不久,新冠疫情来袭,他积极投身抗疫防疫工作。
邱益英得知后,给江东打来电话,鼓励他“发扬共产党员一马当先的精神,坚守到疫情阻击战胜利的那一天”。
在武汉市府河收费站出入城口,江东和战友们共同坚守了76个日日夜夜。
“老奶奶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忠诚的一生,她真真正正把‘人民公安为人民’誓言践行一生。”江东动情地说。
“为人民服务不丢人”
1988年,邱益英退休了,可她却闲不住,加入了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只要走得动,每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邱益英都会到青年女交警身边,勉励她们努力奋进。
2011年3月8日,78岁的邱益英穿上珍藏多年的橄榄绿警服,给正在路口执勤的江岸区交通大队女民警张倩芳送上一束自己用铁丝、网纱布赶制的花束。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从报纸上看到你作为新一代女交警在指挥交通时的飒爽英姿,特别高兴,希望你为武汉女交警多争荣光。”接过邱益英手中的花,张倩芳注意到她双手的食指、拇指都贴着创可贴。
随后,两代女交警一同在路口指挥交通。虽已阔别岗台50多年,邱益英的动作依旧刚劲有力,眼中满是热爱。
张倩芳说,邱益英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把警服穿在心上”,也激励着她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据悉,在武汉市公安局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新警上岗前,先要学习邱益英事迹,提高从警思想觉悟。
江岸区交通大队汉警快骑队员魏西子刚上岗时,因路人议论而羞怯,“邱奶奶那句‘为人民服务不丢人’让我豁然开朗”。
“邱老跟我们交流时,分享她当年为民服务的故事,鼓励我们多做事。”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武汉市武昌区交通大队交警刘五桥说。
刘五桥执勤的区域附近有7所中小学,他和团队每天背着两百多个锥桶,摆放在校门口疏导交通,现如今学校周边秩序井然。“我们一直在继承和发扬邱老为民服务的精神,用心用情服务好人民群众。”刘五桥说。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