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奋楫潮头创“卓粤”

广州边检总站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5-02-24 14:03:29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徐旭宇 陈兰芳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以来,广州边检总站作为驻守国家中心城市和大湾区腹地的重要执法力量,紧扣国家战略脉搏,积极投身世界级一流大湾区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改革破题、用科技赋能、靠服务护航,在助力湾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卓粤”答卷。

枢纽升级 激活开放“新引擎”

“从香港到琶洲口岸,再步行5分钟直达广交会展馆,这种‘零距离’体验让我惊叹!”外籍采购商马特奥·加西亚在参加第135届广交会时,对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的便捷赞不绝口。

琶洲港澳客运口岸作为广州中心城区唯一水上跨境口岸,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广东“海洋强省”建设的关键枢纽。广州边检总站全力支持其筹建、开通,并持续优化政策落实,设置快捷通道备案点,让旅客畅享“一地备案、全国通用”的便捷通关服务,助力琶洲口岸发挥高水平开放支撑、大湾区融合促进、水上经济繁荣等功能。

珠江口畔,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的汽笛声划破长空。随着大湾区区域间旅行互动日益频繁,邮轮旅游需求不断攀升。

南沙边检站创新运用“智慧邮轮系统”,实现人员“刷脸通行”,并制定针对性勤务保障方案,优化边检查验流程,确保移民管理政策红利惠及每位旅客。

六年来,该总站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一地两点”全新定位和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度参与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广州港口岸扩大开放等项目建设,支持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班、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有力保障了白云机场、广州港等航班航线与世界主要城市和贸易港口互联互通,把“通关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在全球机场服务质量满意度评比中,有关边检的护照检查等候时间、检查人员服务态度等关键指标均连续多年居全球同量级机场前列。

广州边检总站靠前服务“读懂中国”、广交会、引才智慧等重要平台;为外国政要访粤,世界500强企业来粤投资考察提供通关礼遇;与职能部门、重点高校、头部企业、大型医院等建立高层次人才出入境服务机制……湾区建设发展到哪里,移民管理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粤港澳大湾区日益呈现出联通交汇新景象。

创新驱动 跑出通关“加速度”

“过去船舶移泊需反复申报,如今‘一地办证、全省通用’,省时又省钱!”东莞某航运企业负责人感叹道。这背后是广州边检总站推动的边检行政许可“一网通办率”达99.6%、客轮“单一窗口”申报100%的改革成效。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通关需求,广州边检总站以改革破题,推出多项全省领先的便利化通关措施。

1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广东自贸试验区第九批21项改革创新经验。其中,由南沙边检站创新推出的“新造或完成维修国际航行船舶直接办理出境边检手续”和“优化运载汽车国际航行船舶边检通关模式”两项便利化措施获全省复制推广。

数据显示,2024年南沙边检站共为36艘次新造或维修船舶提供边检手续办理便利,累计为修造船企业节省生产经营成本1000余万元。“优化运载汽车国际航行船舶边检通关模式”实行以来,2024年助力南沙汽车口岸出口汽车24万余辆,出口金额约人民币256亿元,同比增长37.7%。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是东莞、香港两地重点打造的一条“空中高速路”,为保障好重点项目建设,东莞边检站量身定制勤务方案,与海关、海事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查验等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口岸整体通关效率,助推空港中心运行不到两年时间,进出口货值突破190亿元,服务大湾区外贸企业1000家,为企业节省30%物流成本和20%时间成本。

自2021年11月广州市获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试点政策以来,该总站进一步简化锚地外轮加注保税燃料边检手续,科学调整勤务,提供全天候通关服务,节省各方营运成本,全力支持广州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加注。目前,广州市已先后在珠江口锚地成功开展了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保税液化天然气、保税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成为全球少数具备最多品类保税燃料加注的城市之一。

手续“线上办理”,出入境“无感查验”,作业“零等待”、代理“零跑腿”、离港“零延时”,出入境企业和人员无不切身感受到移民管理服务措施改革创新带来的“加速度”。

科技赋能 织密湾区“智慧网”

“秉持‘实用、好用、会用、常用’导向,加快部署应用新锐装备设备。”2月8日,广州边检总站召开工作会议,对加快实施新质战斗力提升工程作出具体部署。

2月16日,东莞港外轮梯口处,船舶代理公司工作人员张先生站在由广州边检总站自主研发的“梯口卫士”前“刷脸”,不到3秒完成核验顺利登轮作业。该总站综合应用人脸识别、视频AI等技术,研发船舶“梯口卫士”系统,船员无需事先备案、无需出示证件,“刷脸”核验即可上下船,提升了码头装卸作业效率,减少了船舶在港停留时间。该系统因其便捷性和实用性获评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二等奖。

针对所辖水运口岸点多线长、传统监管难度大的实际,该总站建设限定区域智能监管系统,探索无人机智能巡航、水下机器人巡查,推动“劳动密集型”汗水警务向“科技密集型”智慧警务转变。

“马上联系港口边检站,申请开通‘绿色通道’紧急救助,并安排专人全程跟进!”去年,该总站12367服务平台以情景演绎方式展示高效救助旅客场景,在广东省首届政务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实践中,该总站坚持落实“关键十五秒”服务指标,推行“秒接秒办”工作模式,以“12367+”速度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已成功劝阻数万名“电诈”受害者出境,为群众挽回损失近千万元,群众满意度达100%。

面对日益复杂的口岸管控形势,该总站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口岸特点,突出智能精准,多维发力培育新质战斗力,打造“总站数据研判室”“于歌工作室”“易桂平工作室”数据研判品牌,着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建强数据赋能实战体系取得实效。2024年,联合侦破走私偷渡案件10起,查获毒品约2吨、货物案值超5000万元,创边检机关自主研判破获海上走私毒品新纪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