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黄鑫 季栋
2025年被江苏省扬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冲刺决胜年”,将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2月11日,扬州市政法工作会议召开,印发《全市政法系统“三聚三提 护航决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全面规划2025年全市政法工作。
新的一年,扬州市政法机关将拿出冲刺的行动,增强决胜的信心,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聚焦党管政法、服务发展、政法为民,致力于提升政法队伍的忠诚度、提升政法工作的贡献度、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行稳致远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法保障。
防范风险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基石。长期以来,扬州政法系统始终坚持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4年,扬州政法系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工作。扬州市公安局构建重大风险感知防控体系,实施“智改数转”(即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充分发挥“交巡融合”“巡处一体”等改革作用,不断创新完善“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全市社会治安大局呈现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群众安全感达99.19%,创历史新高。
全面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依法严惩、“打伞破网”、打财断血、行业领域整治等各项工作。扬州法院审结恶势力犯罪案件4件60人,清缴“黑财”900余万元。
《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政法系统将聚焦安全稳定这一根本任务,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将深入推进维护稳定责任制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不断提升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工作效能。
同时,还将聚焦“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五大警务”建设,深化重大风险感知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公安机关“主战主防”效能。将建成公安大数据赋能中心,织密织牢智慧感知网,强化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提高社会治安震慑力、控制力,不断完善立体化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持续优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直以来,扬州政法系统始终坚持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优解”。
2024年,扬州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扬州建设整体规划,细化制定《扬州市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2024—2026年)》,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更具刚性,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让“法治红利”看得到、摸得着。
过去的一年,扬州两级法院执行结案19904件,执行到位金额65.12亿元,执行完毕率42.88%,执行到位率68.5%,首执案件终本率27.45%,评价执行工作的三项核心质效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检察机关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部署惩治企业内部腐败、守护新业态健康发展等16个“小专项”,起诉破坏公平竞争秩序、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647人。联合公安机关清理涉企“挂案”106件,督促职能部门清理“空壳公司”11家,起诉集资诈骗、洗钱、证券期货等犯罪65人。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聚焦6大主导产业集群和13条新兴产业链,建立20个重点“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实施“律扬菁英”涉外人才培训工程,推动扬州—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合作交流,在全省首批开展“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涉外法律服务半径不断拓宽。
为立足主责主业,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明确,在知识产权、商事金融、企业破产等审判上持续发力,切实维护平等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高效的司法环境。将持续组织开展涉企刑事“挂案”清理,严格规范异地办案协作,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此外,扬州将持续创新“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找到与企业特点相匹配的发展方式。将调整完善涉企免罚、轻罚、减罚“三张清单”,健全完善市设行政执法事项裁量权基准,探索建立强制措施或重大行政处罚经济影响评估机制,不断细化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和配套机制,持续规范执法司法具体措施和相关行为。
为民导向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唯一的民族乡,生活着汉族、回族、壮族等10个民族的居民,其中回族占总人口33%以上。近年来,该乡创新“圆桌议事”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枫桥经验”优秀案例,目前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多件。
“枫桥经验”历久弥新,扬州各地守正创新下拔节生长、在探索实践中枝繁叶茂。过去的一年,扬州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矛调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均已建成并投入实体化运行,三级“一站式”平台排查、受理矛盾纠纷34147件,化解32139件。
扬州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优化非诉服务专项提升、“千名调解员入网格进千企进万家”行动,成立扬州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全市各级调解组织成功调解案件73947件。
根据《行动方案》,2025年,全市政法系统将持续探索“枫桥经验”扬州新实践,加强部门调解力量资源整合,统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管理评价等工作制度,开展政法派出机构、窗口单位标准化建设。联合推进江苏调解学院建设,加强调解员能力建设,统筹用好“三官一律”、退休干警、志愿者等力量。
《行动方案》提出,全市政法系统将进一步创新落实市委巡察与政治督察协作机制,联动推进政法机关政治监督。深化“教学研练战”模式,加强政法人才引进、选育工作,持续优化领军人才、复合人才、专业人才队伍结构。邀请第三方力量深入开展纪律作风督查巡查,不断优化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