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吕京:让悬案“峰回路转”的“破译者”

2025-02-11 11:04:51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陈旭

辖区一旦发生案件,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查取证时,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手戴白手套,肩挂照相机,巡视着现场的一切。他就是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刑警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吕京。

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后,吕京一头扎进刑事技术岗位,14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熟练掌握技术勘查手段,练就一身过硬刑技本领,多次在全国、全省公安刑事技术大赛中斩获佳绩。

排查现场每一处可疑痕迹,烈日下一寸寸寻找任何遗留痕迹,在恶臭垃圾堆中翻查关键物证,在荒山或洞穴中奋力挖掘线索,这都可能成为吕京的工作日常,只为了能够发现关键证据。

“辖区某新建大楼大量电缆线被盗,损失惨重。”面对案发现场极其复杂的环境,吕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将被盗楼层及出入口圈为重点部位先行开展勘查工作。当勘查至大楼高层平台时,天色已有些昏暗,隐隐有下雨的趋势,突然一枚可疑足迹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不让雨水破坏关键证据,他立即上前对该枚足迹进行抢救性提取,不料被台阶处弯起的钢筋刺入了右腿,鲜血瞬间将警裤浸湿。为了争分夺秒提取,吕京忍着剧痛坚持到了勘查结束。正是凭借这枚至关重要的足迹,涉案犯罪嫌疑人身份迅速被锁定,并成功连带破获多起盗窃电缆案件。

“每个案件现场都会有各种情况发生,耽搁越久,留给我的线索就会越少,我必须和时间赛跑,做到快勘快检快出结果,为办案部门破案找到证据、争取时间。”吕京说。

身为技术员,吕京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得克服得了恐惧。凌乱的现场、斑驳的血迹、冰冷的尸体……这得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胆量以及专业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辖区居民谭某某失踪1个多月后,其尸体在一出租房床底下被发现。”正值深冬,接到报案后,吕京立即赶往案发现场。经法医检验判断死者系被勒颈窒息死亡,由于案发时间久,加之现场也已被凶手仔细清理过,相关痕迹物证的提取难上加难。在长达6个小时的工作后,现场勘查未有明显进展。

恶劣的天气环境消磨着所有人的体力和耐心,吕京握着指纹刷的手早已被冻得没有了知觉。但他仍在反复观察案发中心现场和周边环境,绝不遗漏每一个角落。突然,天井角落里一只不起眼的垃圾桶引起了他的注意,桶内已腐烂发霉的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

“怎么办?”吕京一咬牙,“翻!”经过仔细翻找,发现了一团纸巾。经提取检验,成功在该纸巾上检出了关键证据,最终成功比中案犯,为顺利破获这起命案奠定了基础。

“干刑事技术的活儿,即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也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超于常人的耐心。”面对每个案件现场,吕京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不知疲倦。

作为一名刑事技术民警,吕京不像侦查员一样同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较量,而是在无数案件侦破的背后默默付出,正是无数次的寻找、显现、比对,为认定犯罪提供了关键依据,让不少悬案“峰回路转”。

2020年,随着命案积案行动的深入推进,吕京从前辈手中接过了一起23年前抢劫杀人案案卷,当年现场提取到的一枚血掌印,成为了破案的关键突破口。但仅凭一枚20多年前的模糊掌印,比对工作进展困难。

“抽丝剥茧还原真相,要让证据说话!”吕京没有放弃,一次次编辑、一次次分析、一次次检索……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枚血掌印成功比对中正在监狱服刑的罪犯焦某。专案组根据焦某提供的线索,又成功抓获潜逃22年的张某。至此,该起命案积案成功告破,告慰了死者,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一个指纹往往会筛查出数以千计的结果,都需要逐一比对、细细查看,有时一看就是好几个日夜。”吕京坦言,“可一旦比对成功,那就是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即使再累再苦,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工作至今,吕京因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无锡公安破案能手”“惠山区十大优秀青年”等称号,在第三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中获传统组个人赛全国第三名。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