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张海燕
在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的社区里,有这样一位备受尊敬的人——朱志仁。他从厅局级干部岗位退休后,转而投身社区工作,成为一名守护社区和谐稳定的“法律明白人”,普法路上“走新”更“走心”,用十五年的坚守书写着普法为民的动人篇章。
朱志仁有着深厚的法律专业背景,1982年便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2010年,退休后的他加入高境镇社区人民调解员队伍。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5年来,朱志仁接待法律咨询1600余批、2600余人次,代拟法律文书160余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6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在调解过程中,朱志仁有针对性地试行首次调解、咨询建议书等机制办法,针对当事人诉求,依法献计献策,最大化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成为拥有“三千万”(跑遍千家万户,历经千难万险,说尽千言万语)口碑的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朱志仁充分发挥其法律知识专长,笔耕不辍。从2014年起,朱志仁每月坚持编撰一期《法律与生活》漫画宣传资料,供全镇30多个居委会张贴,至今已有121期。近两年,朱志仁每季度在社区内开展贴合居民生活及时事热点的法治讲座,目前已开展到第七讲。朱志仁笔下的普法宣传内容,贴时事、接地气、有内涵,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与喜爱。他还积极创办各类特色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社区居民法治论坛”知识讲座、“法眼看社区”等普法宣传活动,为群众带去了丰富的法治体验,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法治氛围。
2013年,朱志仁人民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逐步成为在上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调解工作室。朱志仁注重调解的规范性,坚持“案件复盘”,通过定期全面整理、逐一分析调解过的案例,从案发前预警发现、案发后处置善后等方面,查找工作机制中的薄弱环节,研究防范对策,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调解质量和效率。为持续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好发展,朱志仁还注重以言传身教方式培育新一代调解人才,通过举办遗嘱、起诉书、授权委托书撰写技巧等实用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补齐人民调解员队伍会“说”不会“写”的短板。
从2018年起,朱志仁推出网络普法新模式,利用宝山社区通、党员微信群打造《与法同行每天学》线上普法品牌,开设“人口普查专题”“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栏目,坚持每天推出一条学法律内容,至今连载2100余条,帮助社区居民养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