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要不是法院第一时间追到已经被变卖的机器设备钱款,我们想要回被拖欠的工资难上加难。”近日,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一家纺织厂务工的20名农民工拿到首批14.9万元工资。
2024年11月,金湖县清欠农民工工资接待站接收到案件线索后,立即通报给相关单位,金湖县人民法院迅速牵头组织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人社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处置方案。通过法律援助律师及时介入,梳理完善诉讼材料,法院第一时间受理并采取查封保全措施,一周后成功追回被变卖的设备款项。“县人社局、公安局已经介入排查实际控制人和股东是否存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嫌疑,目前正千方百计追讨余下欠薪。”金湖县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张艳勇介绍说。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盯根治欠薪这一民生工程,2023年3月联合市人社局、住建局、司法局等6家单位印发《“安薪无忧·根治欠薪”行动实施意见》,构建起欠薪问题源头预防化解体系和群体性欠薪纠纷高效应急处置机制。2024年,全市清欠农民工工资接待站共受理584批次、涉及5812名农民工的讨薪纠纷,办结276批次,为4198名农民工追回欠薪4759.99万元。
据了解,目前淮安市各县(区)均在信访接待中心设立了清欠农民工工资接待站,明确各县(区)法院牵头负责接待,集中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群体性纠纷,要求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前一个月,法院派员常驻接待站,通过早预防、早介入,推动农民工欠薪纠纷早化解,及时妥善处理风险隐患。
淮安市各县(区)法院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依托各县(区)清欠农民工工资接待站,横向联动各成员单位,及时收集、查证欠薪案件证据材料,采取“一案一议”、集中约谈、联合监督惩戒等措施,综合运用行政、司法职能精准施策,及时处置化解欠薪矛盾纠纷。在处理盱眙华府名苑小区欠薪纠纷案时,成员单位分工协作、互通信息,仅用3天就逐一查证拖欠工资具体事实,促成施工单位主动支付176名农民工102万元工资。
淮安市坚持集中排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定期联合人社局、住建局等成员单位深入工程项目排查欠薪隐患。截至目前,淮安各县(区)法院联合成员单位累计巡查建筑工地59个,发现考勤管理不规范、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等欠薪隐患54个,现场整改46个。
清江浦区清欠农民工工资接待站在逐一排查辖区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发现运河里苑项目可能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立即启动根治欠薪联动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各成员单位。住建部门迅速查明项目总包、分包单位等信息,人社部门逐一查实欠薪的具体人数及数额。“该项目因劳务分包公司与班组之间就承包数额存在争议,导致拖欠80名农民工100余万元工资。”清江浦区人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经多次协调沟通,最终在2024年12月底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将拖欠的100余万元工资发放到位。
截至目前,淮安8家县(区)法院均已配齐“治欠”团队,全面提升处置欠薪工作能力。各法院设立根治欠薪工作室,成立根治欠薪专班,优化立案、速裁、刑事、执行等部门职能分工,为农民工依法维权开通“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绿色通道,全市法院农民工讨薪纠纷案件立案平均用时缩短至不到两天,审理平均用时不到30天,执行平均用时不到15天。
通过有效破解农民工“讨薪难”这一长期困扰城市综合治理的难题,不断健全完善根治欠薪联动工作机制,淮安市初步建立起常态化、长效化、标准化欠薪处置和源头防控机制,“安薪无忧·根治欠薪”行动入选淮安市纪委监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15件实事之一,作为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青牵头领办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相关经验被江苏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广。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