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锋 战海峰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刘一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4年2月以来,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要求,结合重庆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部署,重庆市检察机关持续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
这一年,重庆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以“三个善于”为指引,以高质效办理涉企案件为核心,全面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四大检察”协同发力,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从严厉打击侵害企业权益的犯罪行为,到强化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从完善工作机制,到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重庆市检察机关在“检察护企”行动中步履铿锵。通过不断增强法治供给能力,逐步形成护航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重庆市检察机关开展的“检察护企”行动赢得了企业的广泛信赖、市场的高度认可和社会的普遍好评,成为区域法治保障的响亮品牌。
专项行动伊始,重庆市检察机关在最高检相关方案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新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务实而有力的举措,如深入侦办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在服务重庆市委“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中,重庆市检察机关将严惩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犯罪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为护航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筑牢国资安全‘防火墙’,我们坚持打击犯罪与追赃挽损并重。”在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倒卖伪造轨道交通票卡案中,吴某、程某共谋伪造轨道交通卡,导致1400余张“山寨卡”流入市场。办案过程中,该院通过深挖关联物证,成功突破零口供,最终为轨道公司、重庆城市通卡公司及相关群众挽回了全部损失。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中,重庆市检察机关坚持将“四大检察”职能有机融合、同向发力,提升涉企案件的监督质效,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当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行政诉讼却未能维护其权益时,该如何应对?”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某养殖场拆迁补偿争议行政检察监督案给出了答案。通过行政检察监督,成功帮助养殖公司获得当地政府一次性补偿,很好地诠释了“民营企业之所盼,行政检察之所为”。
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检察机关如何实现双赢?在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办理的督促整治养殖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中,针对畜禽规模养殖企业粪污处置不规范,影响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问题,该院开展系统治理,综合运用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和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企业效益的双赢。
此外,重庆市检察机关还在检察业务系统中部署涉企专项案卡,归集“四大检察”涉企办案数据,强化数据分析与“案管统管”“数据监管”,提升“护企”工作效率。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全市检察机关“护企”的力度:2024年全年共受理涉企审查起诉案件833件1448人;制发涉企检察建议201件、法律风险提示函26份。全市检察机关与相关行政机关、企业、协会等建立工作机制90余个,建立“检察护企”服务站45个,联系企业665家,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帮助解决困难309个。
为落实落细最高检工作有关部署,市检察院党组精心部署,推动全市检察机关深化国企国资综合治理特色,形成了“全市一盘棋、三级院一张网”的工作格局。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陆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和最高检工作要求,将“检察护企”工作融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检察履职护航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