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新乡法院重拳打击拒执犯罪

识破“小聪明”让生效裁判落地有声

2025-01-09 14:37:54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韦德涛

利用案外人收支巨款、虚假转让财产躲避执行、利用他人账户隐匿财产收入、公司利用“体外循环”躲避执行……这些失信被执行人的各种“小聪明”已经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承载着当事人实现权益的殷切期待,更象征着法律的底线和尊严。全市两级法院始终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审执工作,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力争‘让每一个生效裁判落地有声’,全方位加强执行工作,不断加大依法惩治拒执犯罪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了‘拒执必打’的强大声势,有效震慑了有能力履行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彰显了司法的权威。”1月2日,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静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依法严打拒执犯罪

李某向刘某借款1000万元后,未能按时还款,刘某向红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2018年8月,法院经审理,依法判令李某偿还刘某借款本金1000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李某未履行法律义务,刘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阶段,执行法官经详细调查发现,2019年至2021年,李某为逃避执行,借用案外人银行卡接收款项,金额高达788万余元。这些款项被李某用于投资理财、偿还欠款等。此外,李某还先后两次过户本人房屋,但两次过户均未发生真实的钱款交易,房屋实际仍由李某居住、掌控。

法院依法将李某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024年3月,红旗区法院以李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李某上诉后,新乡中院依法维持了一审判决。

“此案极具警示与典型意义。李某以未来不确定的创业、与他人合作等为借口,试图将其实际支配的钱款用途合理化来抗辩生效判决执行,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且其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先后两次过户本人房屋,实施隐藏、转移财产行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极具前瞻性与示范效应,为同类案件查办提供了清晰范例,指引司法实践精准打击拒执犯罪,警醒潜在失信被执行人莫在法律红线边缘试探,尽早履行义务才是正途。”新乡中院执行局局长闫瑜说。

在依法严厉打击拒执犯罪方面,全市两级法院先后与公安、检察机关建立协调联络员制度,构建“公诉+自诉”相结合的打击机制,推动公安机关在刑侦部门成立打击拒执犯罪侦查大队,着力解决拒执罪程序衔接、犯罪证据固定难题。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犯罪线索68件70人,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1件21人,检察机关提起公诉19案20人,经公安机关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或者检察机关出具《不起诉决定书》后,引导转入自诉程序3案,法院判处拒执罪19案19人,推动执行完毕2案,到位金额1800余万元。

构建执行联动机制

“全市两级法院按照分级分层推进执行联动机制,不断畅通协作路径,构建执行工作综合治理格局,先后与公安等部门联合制定执行联动方案,在全市9家法院设立不动产、公积金专项查控工作室。在公安、工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研判被执行人工作、居住和经常活动地信息,有效提高了执行效率,对被执行人起到了强大的心理震慑作用。”新乡中院副院长陈超介绍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4年以来,新乡法院共发起网络协查9.7万次,执结案件2.55万件,执行到位21.54亿元。同时,全市法院充分应用微执行小程序,强化执行流程节点信息公开,建立“执行110”快速反应、律师调查令、“悬赏执行”和异地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出具律师调查令875份,发布悬赏执行269起,回收有效执行线索1259条,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瓶颈制约,逐步实现对各类涉执信息“归集”管理。

“对经核查符合执行惩戒条件的案件,全市两级法院认真区分失信与失能,严守比例原则,帮助1257家涉案被执行人企业、6570人次失信自然人退出失信。对经过释法教育仍规避、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采取拘传6278人次、拘留1591人次。”闫瑜介绍说,即便在办理拒执犯罪过程中,法院也认真贯彻自愿协商和主动履行从宽原则,对多名主动履行的被执行人给予了“定罪免刑”或者“决定适用缓刑”等宽大处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深挖隐匿财产线索

获嘉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杜某、第三人岳某一次性返还原告冯某147万余元。判决生效后,杜某、岳某未履行法律义务。2022年4月,冯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干警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杜某个人微信有多笔大额消费支出,自2022年4月以来,其通过微信收入30余万元,而且在2022年夏天和2023年2月,先后两次去外地风景区旅游。

在证据面前,杜某认罪悔罪,获嘉县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在实践中,全市两级法院确立了‘网上网下相结合,专项行动和个案突击互为补充,静态数据和动态行为相互印证’的基本思路,善于从微信、支付宝等数据化交易信息中深挖隐匿的财产线索,通过比对分析,形成扎实的‘证据锁链’,取得良好的以打促执效果。”陈超说。

“我们通过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从严惩处拒执犯罪的工作合力,依法引导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力争实现‘打击一案、震慑一片、治理一方’的局面,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为诚信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王静说。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