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顾兴书:自编打油诗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2025-01-02 15:32:14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洋 赵红旗

在河南省鹿邑县卫德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头发花白、将近八旬,经常手拿普法小册子走街串巷,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一心为社区群众解决“烦心事”。他就是“法律明白人”顾兴书。

“以前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现在作为‘法律明白人’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内容虽然变了,但作为党员的初心没有变。”顾兴书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2009年,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身为党员的顾兴书依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热心地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烦心事”。

15年如一日,顾兴书从一个外行到成为调解邻里纠纷、开展法治宣传的行家,深受大家信任。2023年,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法律明白人”。

为帮助群众更好记住理解法律知识,顾兴书利用顺口溜、打油诗这一传统文学形式,创作出一系列贴近群众生活的普法小作品。

“高价彩礼不能要,此等歪风必须刹”“殡葬改革树新风,陈规陋习一扫清”……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婚丧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的不良习俗,顾兴书编写了《殡葬改革好处多》《高价彩礼要不得》等顺口溜和打油诗,起到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此外,在调解纠纷时,顾兴书通过穿插生动有趣的打油诗和顺口溜,让双方当事人更好地了解法律内容,缓和对立情绪,获得广泛好评。

“家庭共修六尺巷,亲人和睦家道昌。”顾兴书现场想出来的一句打油诗,让刘家的大哥大嫂向老二家的遗孀真诚地道歉。

原来,2022年底,某村村民老刘的大儿子家和二儿子家同时建房,老大家在未和老二家遗孀商量的情况下,占用了50公分宽给老二家建房使用的部分地皮,导致两家发生矛盾纠纷。

2023年初,顾兴书到村里进行法治宣传时,了解到老刘家存在矛盾纠纷,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解,“以法说案”“以情动人”促使双方解除了误会。

最终刘家大儿子当面道歉并以书面保证,将来继承老宅时,会在平分的基础上,以相等的老宅面积补偿给弟弟家,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当地群众都认为,通过顾兴书朗朗上口的普法打油诗和顺口溜,加深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了不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同时,在顾兴书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普法志愿者开始尝试运用打油诗和顺口溜等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不仅让普法宣传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还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