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多元解纷“绣花针”穿起社区治理“千条线”

东营筑牢基层和谐阵地守住幸福源头

2024-12-06 11:11:50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东良 李娜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张文涛

如果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离你最近的、能说理解纷的地方在哪里?

“就去社区里的‘一站式’矛调中心!”在山东省东营市,350个城市社区、农村管区全部建立“一站式”矛调中心,成为矛盾纠纷化解最前沿。“矛盾纠纷发现得越早化解效果就越好,社会治理成本也越低。我们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阵地延伸到社区,大量矛盾被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东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早军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用多元解纷“绣花针”,穿起社区治理“千条线”。近年来,东营市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并以此为切入点做细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在社区这一基层治理“最小单元”筑牢和谐阵地、守住幸福源头。

建立社区“一站式”矛调中心

“太感谢了,我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你们真是彻底解决了噪声来源!”近日,家住东营市金隅花苑小区的李女士来到月河社区矛调中心反映,邻居家孩子每天晚上练习架子鼓,影响她睡眠休息。经过矛调中心调解,顺利化解了矛盾。

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建设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东营市按照“做实社区村庄、做强乡镇街道、做精做专市县”要求,全力打造“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矛调体系。按照全覆盖标准,在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建立社区矛调中心,在农村原则上以乡镇(街道)设立的农村社区(管区、工作区、片区)为依托建立社区矛调中心。目前,东营市已实现350个社区级中心建设全覆盖,同步完成市、县、乡、社区四级矛调信息平台建设运行。

平台运行靠机制。东营市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对于社区内发生的涉及多部门的矛盾纠纷,由矛调中心组织职能部门、社区(村)召开专门会议,结合实际依法依规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在协调联动中及时化解。

社区里化解不了的矛盾怎么办?东营市健全“吹哨”报到机制,赋予镇街、社区矛调中心向市、县矛调中心“吹哨”的权力,对事权不在本级或本级确实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通过“吹哨”机制协调市、县资源力量化解本级矛盾纠纷。对不听从“吹哨”安排的,由市县党委政法委给予红、黄牌警告,并视情通报。

东营市还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并实行逆向考核制度,由乡镇(街道)对县区职能部门、社区对乡镇(街道)职能部门进行考核评分,推动形成职权清晰、责权对等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工作格局。

据统计,2024年1月至10月,东营市各级矛调中心共化解各类纠纷5.2万余件,其中97.33%的矛盾在镇街、社区层面化解。

多元解纷力量活跃在社区

今年8月2日早上一上班,东营市新东方小区调解员赵悦就与网格员一起赶到社区居民家中调解矛盾纠纷。楼上楼下两户居民家中因为地面渗水造成房顶墙皮脱落,排查后发现是下水道污水管道堵塞引起的,物业不愿意承担维修费用,三方发生争执。赵悦赶到现场后,针对争议焦点进行责任划分,解决了这起纠纷。

赵悦是活跃在东营市镇街、社区的850名专职调解员之一。为打造专业化调解团队,东营市每年拿出专项资金,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为镇街、社区两级中心分别配备至少两名专职调解员,组建起一支专职调解员队伍,按照司法部统一标准制作工作证,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850名调解员中有14人在县级矛调中心工作,136人在镇街矛调中心工作,700人在社区矛调中心工作。县乡两级调解员主要负责矛盾纠纷的流转办理。社区调解员除了负责矛盾纠纷的化解和上报,还要和网格员一起走访排查,主动发现矛盾纠纷。

以专职调解员为骨干,东营建立多元解纷力量积极参与的调解团队。设立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专家库,吸收各级重点部门骨干、行业领域专家、调解能手等入库,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智力支撑。在社区,积极建立以调解员、网格员、警官、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律师或基层法律工作者等“一律两员三官五老”调解团队,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提升网格化主动治理能力

在东营区玉景社区,每个小区的公共区域都有一个“书记茶摊”,各小区党支部书记轮流开摊,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学习,听取记录居民反映的问题。今年以来,“书记茶摊”开摊126次,收集建议意见158件。

为夯实网格化工作基础,东营市积极构建“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进楼入户,共设立网格党组织2780个、网格党群服务驿站280处。以网格党组织为平台,把居民党员、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等组织起来,建立常态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良性互动。

如何做到网格发现问题、部门解决问题?东营市制定出台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规定了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职责体系、服务管理事项、工作保障、法律责任等,为社会治理工作划定了“边界”。制定《东营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明确政法、信访、应急、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涉及社会治理的部门工作,共7大类235项职责任务,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办结标准和办理时限,实现多网合一、一网运行。

培育社区自组织,激发群众主动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东营的特色做法。东营市指导社区在全面摸清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依托社区能人、党员、热心居民等力量,培育社区自组织,广泛吸纳居民参加。在社区自组织发展比较成熟后,成立社区自组织联合会,对社区自组织举办活动、开展工作进行引导和规范。社区自组织成员扎根小区、分布广泛,能够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并参与到矛盾化解工作中来。目前,东营市共培育社区自组织4294个,全市一半以上社区成立了社区自组织联合会。

“提升网格化主动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做实做细,是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基础,更是群众平安幸福生活的源头。”东营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牛永昌说。据统计,2023年以来,东营市累计办理网格事项590余万件,办结率达99%以上。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