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人民检察院针对履职中发现的部分用人单位未按时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等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及时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限期整改,全力守好残疾人“钱袋子”。
龙亭区检察院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从相关部门分别调取辖区用人单位用工人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残保金缴纳情况等信息,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该院检察官通过数据比对发现,2019年至2021年,全区共有76家用人单位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依法缴纳残保金,且不符合免征残保金的情形,造成国有财产流失。同时查明,有关职能部门在残保金征收过程中协作配合不够、信息共享不畅,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履行催报和追缴职责。
在充分调查取证后,龙亭区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职责,向相关单位征收残保金。同时,定期对辖区用人单位进行检查,发现用人单位申报不实、少缴纳残保金等情况,及时催收并进行追缴。在该院积极推动下,相关职能部门针对残保金欠缴时间长、涉案金额大、涉及范围广等问题,制定“普法宣传+分类催缴+定期核查”方案,对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实地核查、后台数据提取和案头分析。同时,根据核查结果,通过电话通知、线下约谈、走访督导等多种方式,向达到缴纳条件但未申报和缴纳残保金的用人单位,详细讲解残保金相关政策、计算方式、申报缴纳流程等事项。截至目前,共追缴残保金64万余元。
在此基础上,龙亭区检察院强化跟踪问效,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召开案件跟进监督座谈会,对税务部门履职情况进行评估。目前,追缴的残保金已全部入库。此外,该院积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完善定期检查制度,每年初提取缴费清册,筛选上年度应缴未缴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理;通过税务系统进行数据比对,对登记、申报残保金数据存在疑点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
接下来,龙亭区检察院将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联动,进一步健全对口联络、信息通报、线索移送等协作机制,将数据共享范围从残保金拓展到税费征收领域,努力将公益诉讼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同时,围绕就业、食药、社保、养老、环保等民生热点,聚焦劳动者、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等重点群体,综合运用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职能,推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温情、司法温度。
(谢复玲)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