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飞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孙琛 杨帆
外形可爱,口感清甜,营养价值丰富。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人参果“圈粉”无数。2024年,石林县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7.21万亩,预计产量达32万吨,第一产业产值17亿元以上,种植户达2.3万户,户均收入增加2万余元。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洪绍荣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随着人参果知名度不断提升,急需做好法律风险防范,把纠纷化解在前端,才能保护好人参果品牌和果农的权益。”为此,石林县人民法院主动靠前服务,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以“小法庭”保障人参果产业发展为司法服务着力点,为人参果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法治保障。
今年以来,该院受理涉人参果纠纷案130件,诉前调解113件,开庭审理17件,结案17件,受理的涉人参果案件全部高效办结,为推动人参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及时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特别是石林县人民法院石林人民法庭,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法庭”,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法治的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着司法智慧。
石林街道的果农昂东毕在自家的人参果棚里忙碌而幸福。他感激地说:“多亏了石林法庭及时为我们化解纠纷,让我们拿到了被拖欠的货款。法官们还耐心普及法律知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近年来,石林县人民法院,通过设立法官工作室、打造人民调解平台和“小法庭”发挥大作用,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为百姓化解矛盾纠纷,为人参果产业提供专业法治保障。
西街口镇,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参果种植地、集散地、销售中心和种苗繁育中心,其人参果产业历经30多年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2024年,该镇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0.4万亩,预计产量18.6万吨,产值将超11.5亿元。为更好地服务这一特色产业,石林县人民法院在西街口镇专门设立了“人参果特色法官工作室”,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为果农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其中,为维护当地人参果品牌声誉及保障果农利益,该院着力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坚持将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防范。在此基础上,石林县人民法院积极采取主动服务策略,依托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创建,将“小法庭”作为司法服务的切入点,致力于为人参果产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与保障。
据石林法庭庭长汤国介绍,法官不仅坐堂问诊,还深入田间地头巡诊把脉,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末梢。今年2月,果农周某与代售商户马某因代售产生纠纷。法官及时实地走访调查,深入田间地头,找当事人进行“巡诊把脉”。
在实际调解过程中,秉承“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矛盾纠纷,要在老百姓身边化解”的原则,法官巧妙运用“背包法庭”等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仅用2天时间就成功兑付了案款。
石林法庭以司法服务保障水果产业发展为要,扎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切实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质效,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司法力量。在法治护航下,当地人参果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另外,针对水果产品时令性强的特点,石林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人参果产业经济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快捷、高效化解涉人参果产业纠纷,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该院还深入走访涉人参果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种植大户等,对产业链中各环节易引发纠纷的情况进行摸排,主动问需于企,延伸法律服务触角,逐步攻克涉企案件难点、堵点问题,精准定位法庭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结点和着力点。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