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跨越大海阻隔铺就司法为民坦途

大连海事法院长海法庭擦亮海事司法金色名片

2024-10-21 14:14:23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国强 韩宇

“长山列岛波渺茫,海阔浪平云飞扬。法如惠风遍和畅,庭院家国尽吉祥……”

这首张贴在大连海事法院长海法庭文化墙上的藏头诗,道出了作者长海法庭庭长孙玉传和同事们的心声:“长海法庭,司法为民!”

长海法庭位于我国唯一一个海岛边境县辽宁省长海县。长海县有岛礁坨252个,其中有人岛18个,长海法庭管辖长海县、庄河市和大连金普新区等三地的海商事案件。

“多年来,长海法庭克服海岛特有的地理位置分散、天气变化无常等不利因素,探索出破解服务海岛难题的路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司法服务,擦亮符合海岛实际的海事司法金色名片。”大连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国全说。

来法庭不难

长海县无论是岛屿与岛屿之间,还是大陆与岛屿之间,交通要看天时、看风浪、看船期。当地人戏称,法庭的“传票”不如客船的“船票”。

怎么能让当事人来法庭不难?长海法庭研判认为:当事人来法庭主要是两件事,一件是接收和送达法律文书,一件是开庭。

在长海法庭大门旁,一台24小时诉讼材料转递柜格外显眼,当事人可随时来法庭提交和接收诉讼材料。今年以来,共有17名当事人借助转递柜提交或接收了诉讼材料。

此外,长海法庭及下辖的庄河巡回法庭分别设立法庭微信账号,开展诉讼材料电子送达,用微信消息跨越大海的阻隔。

“当事人在立案时可添加法庭微信,法庭以电子送达方式通过微信将诉讼材料发给当事人。”孙玉传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今年以来,共通过法庭微信向23名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41份。

过去,开庭对于海岛上的当事人并不容易。

据统计,在长海法庭审理的案件中,双方当事人都居住在法庭驻地大长山岛镇的情况不到两成。同时,岛内律师资源匮乏,外聘律师进岛经常受阻。

针对上述情况,长海法庭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优化设备、宽带提速,指导当事人通过手机、电脑参加庭审。哪怕当事人在船上或是在不同岛屿,只要有网络信号就能参加庭审。今年以来共通过互联网开庭3次,7名当事人足不出户便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海洋岛镇渔民宋某与一家养殖企业因养殖海域边界产生纠纷,起诉到长海法庭。然而,临近开庭时海上刮起9级阵风,客船停航。随后,长海法庭网上开庭,宋某没出岛便参加完庭审。

打官司不难

“长海县当地的海商事案件,通常都是渔业相关纠纷,我们在案件审理中充分尊重渔业生产规律,适应性调整‘日常’工作时间和‘常规’工作地点。”长海法庭副庭长程鑫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在时间上,渔民们习惯于平时辛勤工作,有了纠纷集中在休渔期打官司。往往一到休渔期,法庭受理的案件数量就急剧上升。

面对这种情况,长海法庭法官在休渔期加班加点,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开展工作,避免耽误渔民非休渔期的正常工作。今年的休渔期,法庭共为渔民办理案件78件。

在地点上,有些渔民来法庭不方便,又用不惯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抑或案情比较特殊,需要现场调查。

这时候,长海法庭就主动到海岛、上码头、登渔船,开展巡回审判,先后在小长山岛、獐子岛、海洋岛、广鹿岛等建设十余个巡回审判点。今年以来,法庭共开展巡回审判3场,广受好评。

以渔业养殖为生的王老汉年近八旬,因购买渔船备品与他人产生纠纷,但他连去哪里起诉都不知道。法官在广鹿岛镇开展巡回审判时,王老汉连忙跟法官诉说委屈。

随即,这起纠纷就在巡回审判点当场立案、审理、宣判,便捷的诉讼不仅帮助了王老汉,也起到了普法效果。

解纠纷不难

海岛上民风淳朴,居民们人人相互熟悉、沾亲带故,所以他们往往不情愿把自家纠纷闹到法院。

在此背景下,长海法庭从2021年起,逐步探索与辖区司法所合作开展调解的新模式,每年约40件居民纠纷被有效化解。

今年4月,长海法庭分别与长海县司法局、庄河市司法局签订《建立“海上枫桥”联动协作机制框架协议》,法庭与长海县5个司法所和庄河市13个沿海乡镇司法所开展密切合作,法官积极指导或参与调解,同时法庭对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

在小长山司法所,一本本调解案件卷宗规范整洁。记者随机翻看几本,发现均是达成调解协议书当日或次日即办理司法确认。

小长山司法所所长王利云说:“针对调解员对法律法规不精通的情况,法官随时进行专业解答,或者及时参与调解,增强了调解的权威性,提升了群众的信任度。”

赵某在给小长山岛镇渔业养殖户李某打工时意外受伤,如果打官司,赵某等不起。在调解员和法官的共同调解下,两天便达成调解协议,李某当场向赵某支付了赔偿金。

燃赤子热血,跨星辰大海。几代长海法庭人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海岛,让司法为民、司法公正真真切切走进寻常百姓家。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