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成 王恩术
近期,美国中央情报局(以下简称“中情局”)在社交媒体上公然发布多段普通话招募视频,煽动中国公民背叛祖国,充当其间谍。这一行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秘密情报活动,而是一场精心策划、赤裸裸的政治挑衅,是对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法律秩序基石的蓄意践踏。这种将颠覆活动公开化、正当化的做法,是美国霸权思维的极端体现,使其在国际法面前无所遁形,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无可辩驳的、关于其意图颠覆他国政权、干涉他国内政的“自白书”。
对国际法基石原则的公然违背
中情局的公开策反活动绝非法律的“灰色地带”,而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清晰、直接且无耻的违背。这些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础,任何负责任的国家都应恪守。
首先,此举严重违反了国家主权平等与不干涉内政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了“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禁止任何国家“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国际法院在1986年“尼加拉瓜诉美国”案的判决中,对此原则作出权威阐释。法院认定美国通过资助和装备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违反了不干涉内政的习惯国际法义务,并明确指出,被禁止的干涉是带有“胁迫”性质的行为,旨在干预“依国家主权原则,各国可自由决定之事项”,例如政治制度的选择。将此判例应用于中情局的行为,其非法性一目了然。中情局通过视频公开煽动中国公职人员“窃取机密”、联系该机构,这本身就是一种旨在破坏中国国家安全体系、影响其内部政治稳定的“胁迫”行为,完全符合“尼加拉瓜诉美国”案所确立的非法干涉标准。
其次,此举粗暴地蔑视了维系正常国家交往的外交关系精神。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宗旨在于“增进各国间之友好关系”,其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所有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均负有“不干涉该国(接受国)内政之义务”。间谍活动一旦被发现,接受国可宣布相关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将其驱逐。美国此次将颠覆意图公之于众,完全绕开了这一国际法框架,它不再是可被外交手段管控的秘密行为,而是一种公开的敌对宣告,从根本上毒化了国家间正常交往的氛围。这种行为的背后,是美国企图将“颠覆”常态化、合法化,使其成为一种针对所谓“竞争对手”的常规治国方略。中情局局长以“代际竞争”为由进行辩护,实质上是在尝试拉低国际行为准则的底线,创造一种新的、危险的范式,即国家可以公开号召颠覆他国政府。
无法无天的干涉主义与双重标准
中情局的策反活动并非孤立事件,它既是美国长期奉行干涉主义外交政策的延续,也与其在国内针对华裔群体进行歧视性“法律”迫害的虚伪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共同构成了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一体两面。
美国的干涉主义根植于其法律和历史之中。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在创建中情局的同时,赋予其一项模糊的授权,即执行国家安全委员会指定的“其他职能和任务”。这一含糊其词的条款,在历史上被解释为中情局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秘密行动的“法律依据”,这些行动包括宣传战、经济战,以及针对“敌对国家”的颠覆活动。从冷战时期的阴影到今天社交媒体上的公开叫嚣,其霸权干涉的本质一脉相承,只是手段随着技术发展而迭代。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中情局在境外公然煽动间谍活动时,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却在国内以反间谍为名,掀起了一场针对华裔科学家的政治迫害运动,其虚伪性和歧视性暴露无遗。2018年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声称旨在打击经济间谍活动,但迅速演变为一场针对华裔学者的“选择性、过度激进的诉讼”。天普大学华裔物理学教授郗小星的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他在家中被联邦调查局持枪逮捕,最终政府的指控被证明毫无根据,案件以撤诉告终。这场堪称“新麦卡锡主义”复活的运动,最终迫使美国司法部于2022年正式终止该计划,承认其“助长了不容忍和偏见的叙事”。
将这两条战线联系起来看,其内在的战略逻辑便清晰可见。对内的“中国行动计划”与对外的中情局策反运动,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组合拳。对内,通过政治迫害和舆论渲染,将华裔群体“他者化”,切断中美正常的学术交流,为采取敌对性外交政策制造国内政治氛围。对外,中情局的颠覆活动则利用这一被制造出来的“威胁”叙事作为其行动的借口。这不仅是虚伪的双重标准,更是在“国家安全”和“法治”幌子下,对中国发动的多维度、系统性的地缘政治攻击。
中国构筑守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长城
面对美国的无法无天,中国没有以牙还牙地诉诸无序对抗,而是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以更加完备、透明和全民参与的法治体系,构筑起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固屏障。
针对中情局的挑衅,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予以坚决回击,明确指出美方行径是“赤裸裸的政治挑衅”,严重侵犯中国国家利益。在法律层面,中国于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是应对当前复杂严峻国安形势的必要之举。新法科学界定了间谍行为,将范畴从传统的“国家秘密”扩展至“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这对于防范外部窃密和渗透活动至关重要。同时,新法明确了包括企业事业组织在内的一切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反间谍义务与责任,并对国家安全机关的调查权力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法律监督,确保了执法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与中情局藏于暗处、偶露峥嵘的行事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国家安全部近年来主动走向台前,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开展反间谍宣传教育。国家安全部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直接与亿万民众沟通,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披露真实案例,向公众普及反间谍知识。这些案例揭示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金钱美色、非法测绘乃至伪装商业合作等手段,企图窃取我国战略资源的种种卑劣手法。这种生动的全民法治教育,极大地提升了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对“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美国中情局此次看似咄咄逼人的公开策反,并非其强大的标志,而恰恰是一个霸权国家在面对世界多极化大势时,战略焦虑和道德衰落的病症体现。这与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等原则的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面对外部的公然挑衅,我们最大的底气和最强的武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坚定团结。在法治的轨道上,我们正在并且必将筑起一座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攻破的钢铁长城,坚定地捍卫我们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成果。在这场正义与非正义、法治与霸权的较量中,历史和法律终将站在中国人民这一边。
(章成系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教授、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王恩术系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研究助理)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