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唯有正视历史深刻反省 才能坚持和平取信世界

2025-07-14 14:27:2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日中口述历史文化研究会在东京召开国际研讨会,致力发掘更多被日本教科书刻意淡化甚至篡改的史实,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真相。88年前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时至今日,日本部分势力仍在回避历史真相,甚至试图粉饰与掩盖侵华史实。中日有识之士指出,日本唯有真正做到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才能避免重蹈战争覆辙,取信世界。

历史不容淡忘。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以国家意志推行的军国主义扩张暴行。日军铁蹄所至,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731部队令人发指的人体实验与细菌战、重庆大轰炸下的断壁残垣、无数“万人坑”中堆积的白骨……这一桩桩、一件件,均非偶发事件,而是系统性暴行的冰冷证据。超过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高达10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的间接经济损失,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早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无法抹去的黑暗篇章。

历史不容掩盖。遗憾的是,历史的伤疤在日本某些势力手中,成了竭力遮掩甚至企图重塑的对象。部分右翼团体编写的教科书,公然将“侵略”弱化为“进出”,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轻描淡写甚至质疑其真实性,对强征“慰安妇”等战争罪行刻意回避或扭曲。这些被篡改的文本,成为传递错误历史观的重要载体,其恶果在日本代际认知断层中显现。有关舆论调查显示,日本年轻一代对日本战争加害者历史角色的认知存在严重模糊,许多日本青年对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和东京大轰炸的“受害”记忆深刻,却对日军在亚洲各国的侵略暴行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这种“选择性失忆”,是历史被系统性掩盖和扭曲教育结出的苦涩果实。历史真相在刻意的模糊和片面的强调中被稀释、被异化。

正是由于对侵略历史缺乏真诚彻底的反省,日本社会在某些局部至今未能彻底清算军国主义遗毒,部分势力甚至表现出令人忧虑的“回潮”倾向。近年来,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大幅提升防卫预算、寻求“反击能力”,安保政策呈现显著扩张趋势,2023年底通过的新版安保三文件,标志着日本战后“专守防卫”政策出现重大转向。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战后80周年的历史关键节点上,反思的声音却常遭到压制,自民党右翼保守势力极力阻挠首相石破茂发表二战结束80周年谈话,甚至把正视历史公然歪曲为“自虐史观”,这种历史修正主义潜藏的危险性不容小觑。

以正确态度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日本只有不忘历史、深刻反省历史罪责,才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不忘历史,才能坚持和平、避免重蹈覆辙。对日本而言,这首先意味着必须珍视并恪守战后确立的和平宪法精神。这份凝结着历史教训与世界和平愿景的宪法文本,是日本战后重获国际社会接纳的基石,也是其未来安全与繁荣最可靠的保障。

反省历史,才能吸取教训、取信于世界。真诚深刻地反省,是建立信任不可或缺的前提。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以及德国社会对纳粹罪行的持续清算与教育,为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重新赢得了尊重与信任,树立了“以反省赢未来”的典范。日本需要的,正是“村山谈话”精神在当代的延续与深化。

历史如镜,映照未来。日本唯有直面镜中真实的自己,才能摆脱历史的阴影,获得面向未来的资格与力量。值此历史的重要节点,我们敦促日本以最大的政治勇气和道德担当,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彻底清算军国主义思想流毒。唯有真诚拥抱“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信念,将反省内化为民族集体记忆,日本才能彻底挣脱历史枷锁,在和平宪法智慧的指引下,重拾亚洲国家的信任,真正融入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这不仅关乎日本的国运荣辱,更牵系着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未来。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