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410年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在斯里兰卡游学并取回佛教经典。新中国成立后,两国顶着西方国家的压力在患难中相互帮扶。1957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两国相互支持,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相互支持对方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斯里兰卡知名人士向《法制日报》记者讲述了中斯关系发展的友好历史。
□ 法制网驻斯里兰卡记者 李亚洲君
公元410年,中国晋代高僧法显从印度赴斯里兰卡游学两年,取回佛教经典并著有《佛国记》一书。明代航海家郑和曾多次抵达斯里兰卡。1950年斯里兰卡承认新中国,此后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高层来往不断。
《米胶协定》成为中斯友谊新起点
1952年,斯在未与我建交的情况下,不顾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同中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锡兰政府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简称《米胶协定》,斯里兰卡旧称“锡兰”,1972年5月22日后改称斯里兰卡),中国5年内每年向斯出售27万吨大米,斯每年向中国出售5万吨橡胶。这次签订的中斯贸易协定,是中国和南亚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一般贸易协定,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势力的阻挠,开创了中斯两国友好的经贸合作史。
在斯里兰卡家喻户晓、现年92岁的前国会议员苏利亚佩鲁马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谈及斯中两国关系及两国建交时说,斯中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古代,高僧法显和航海家郑和都曾到访斯里兰卡,并留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献记载。
苏利亚佩鲁马说,在当代,《米胶协定》是斯中两国友谊的新起点。1952年二战结束后,国际米价涨势迅猛,斯里兰卡粮食短缺,外汇储备捉襟见肘。那时候,中国作为共产主义国家遭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而橡胶名列西方对华禁运的战略物资清单。在此背景下,中国和斯里兰卡开始商品互换。当时斯中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两国顶着西方国家的压力在患难中相互帮扶。
国际会议大厦是中斯友谊象征
1957年1月31日,时任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和随行人员应锡兰政府邀请访问锡兰,周总理作为第一个被邀请在锡兰独立日庆祝大会上讲话的外国政治家,冒雨发表演讲。同年2月7日,两国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
1962年12月,时任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访华,就亚非六国会议推动中印直接谈判和促进中印边界问题和平解决同中国领导人交换意见。
1964年2月,时任中国副主席宋庆龄、总理周恩来和外交部长陈毅访问锡兰。中斯两国政府商定由中国帮助斯里兰卡建设“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1970年11月正式动工,1973年4月完成,这是中斯友谊的象征。
苏利亚佩鲁马回忆起1964年陪同班达拉奈克夫人迎接周恩来总理第二次访问斯里兰卡说,“历任斯里兰卡领导人和中国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特别是班达拉奈克家族和中国建立了深厚友谊。时值中印边境战争之后,班达拉奈克夫人希望中印两国重新坐回谈判桌,周恩来总理应邀来斯里兰卡访问。我至今还记得周恩来总理下飞机的时候,不仅仪表堂堂,而且入乡随俗,比我们有些当地人还懂得僧伽罗传统礼仪”。
他补充道,“在冷战时期,斯里兰卡加入了不结盟运动。1976年轮到斯里兰卡主持不结盟运动峰会,但是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我们甚至没有一个能承办国际会议的设施。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答应援建一个大型国际会议中心。1973年,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落成,40多年后,这个国际会议大厦依然是斯里兰卡最现代化的建筑之一,象征着当代斯中友谊”。
“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斯经济发展
苏利亚佩鲁马说:“1965年,我作为斯里兰卡代表访问过中国,到过广东、上海、北京,甚至去了西藏。那时候从广东到上海、北京,要坐好几天的火车。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从上海坐高铁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到北京。遗憾的是,斯里兰卡因为内战等原因,社会发展停滞多年,两国的发展水平也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差距。”
2007年10月,在中国的援助下,斯里兰卡政府在汉班托塔开始建设大型港口。
萨利亚·维克拉马苏里亚曾担任斯里兰卡港务局局长,他回忆自己代表斯里兰卡签署汉班托塔港发展项目一期工程协议时说,“汉班托塔港承载了斯里兰卡人数十载的努力。从1995年开始,港务局就期望充分发挥自身在印度洋的地理优势,在岛南部选址建设一个深水港口,以此发展海港转运业务。经过长达十年之久的研究,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用手指着地图上的小渔港,最终拍板决定在汉班托塔建设现代化集装箱港口”。
萨利亚说,“有一个小插曲是,我的亲戚恰巧在建成港口的泻湖旁有块土地。就在斯中两国签署一期工程协议前,他还给我打招呼,希望我阻止这项协议签署来保住他的土地。但是,当我看完项目规划后,我打电话告诉他,‘非常抱歉,汉班托塔港这个项目太棒了,恐怕你不得不失去那些土地’。现在,在港口观景台的西南侧,还能看到他的别墅,其余的土地都成了汉班托塔港的一部分”。
4月8日当天清晨,在新建成的斯里兰卡南部铁路延长线上,随着一列特别列车从马特勒车站缓缓驶出,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斯里兰卡南部铁路延长线一期项目正式通车。这个中斯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首个铁路工程,也开启了斯里兰卡铁路史的新篇章。
“南部铁路是斯里兰卡1948年独立以来首条新建铁路,感谢中方为修建这条铁路提供帮助。”斯里兰卡交通运输和民航部长阿尔朱纳·拉纳通加在开通仪式上说。
自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作为印度洋沿线国家,斯里兰卡政府积极响应,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两国合作已经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等诸多领域。
习主席到访是中斯关系发展里程碑
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与时任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一同参加科伦坡港口城建设的启动仪式。
贾亚南特·科伦巴吉曾担任斯里兰卡海军上将,他回忆习近平主席访问斯里兰卡时说,“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斯里兰卡是斯中关系发展的里程碑。拉贾帕克萨总统指着沙盘向习近平主席介绍科伦坡港口城的发展规划,这一幕依然历历在目。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在斯中两国首脑的会晤中正式敲定。五年后,尽管历经风雨,科伦坡港口城的填海造地工程如期完工”。
斯里兰卡投资委员会中国区主任维普拉说,随着科伦坡港口城填海造地工程完工,斯里兰卡将吸引更多外资。中国在斯里兰卡的投资有着良好的政治基础和保障。斯里兰卡坚定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维护自身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一贯在台湾、西藏、南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支持。同时,斯里兰卡欢迎中国人来此投资兴业,特别是制造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斯里兰卡在印度洋的位置优势和发展韧性是有目共睹的,“4·21”恐怖袭击对斯里兰卡经济造成的打击是短暂的,目前斯国内秩序正在恢复,我们欢迎中国投资者来斯里兰卡投资建设。
编辑:吴琼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