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刘艳玲
“这7年,为了这事我跑断了腿,操碎了心,没想到在综治中心坐了一上午,这起合同纠纷就解决了,不用跑法院、不用找律师,省钱又省心!”某房地产公司法务焦某激动地说。这是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人民法院法官入驻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开展“一站式”解纷服务的场景。
今年以来,鄯善县法院通过法官入驻综治中心平台延伸司法职能,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让法治服务浸润千万家和让基层善治“按下快进键”,以专业司法力量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善治动能。绘就一幅“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和谐画卷。
7年前,当事人热某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房屋购买合同,热某支付一部分房款后,因资金周转困难加上家庭突发变故等原因,未能及时清偿剩余房款,由此引发后续违约金争议。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房地产公司于今年6月来到综治中心寻求解决办法。
法院派驻人员对案件资料进行详细梳理,全面了解纠纷来龙去脉,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并进行深入沟通,倾听双方诉求,力促双方进行实质性解纷,双方最终达成分期清偿房款的共识,并进行司法确认。
为打破“诉讼壁垒”,鄯善县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法官接待室”,安排法官及法官助理驻点办公,与入驻综治中心的22家单位调解员形成“多兵种协同作战”模式。针对民间借贷、劳动仲裁、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常见纠纷,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法律服务。今年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该县法院累计开展指导调解55件,调解成功40件,即时履行6件,调解成功率达72.7%,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与此同时,法院依托综治中心平台优势,聚焦乡镇调解员能力提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全方位业务指导体系。线上,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第一时间解答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适用、调解技巧、程序规范等问题,及时给予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线下,定期深入村社区调解现场,开展实地指导。针对复杂疑难案件,与调解员共同分析案情、制定调解策略,现场示范调解技巧,帮助调解员提升实战能力。
“我们不远千里来打工,只为讨回血汗钱!”
2025年3月,5名受雇于鄯善县辟展镇马场村的务工人员,来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讨要劳务费。综治中心受理此案后,迅速行动,在分析研判后,将案件分配给法院派驻人员牵头负责。
法院派驻人员迅速联动村社区和警务室,组建调解小组,分头开展工作,积极向当事人开展法治宣传,明确告知其拖欠务工薪资属于违法行为,若仍拒不支付,务工人员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届时拖欠方将承担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村社区工作人员则积极从情理角度协助进行劝说;警务室人员也明确表示,将依法依规处理,切实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经过调解小组多管齐下努力,务工费最终顺利到位。
这是鄯善县法院与该县综治中心建立“联调联动”机制的一个缩影。通过“法院+综治中心+N”多元解纷模式,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社区居委会、行业调解组织等多方力量,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针对不同类型纠纷,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矛盾纠纷精准化解,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和效果。在综治中心统筹下,形成了“1+1>2”治理效能。
鄯善县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见行见效,如今,“遇到困难找中心 各支力量齐同心”已成为该县群众共识。“从化解一起起纠纷,到普及一条条法律,再到参与一项项治理,综治中心里的‘法院担当’不仅让司法服务更贴近群众,更以专业力量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鄯善、法治鄯善注入坚实司法动能。”该县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李星说。
编辑:申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