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凝聚生态保护合力 携手建设美丽中国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2025-08-15 17:21:0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一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典型案例。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就这批典型案例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发布本批案例的背景和主要考虑是什么?本批案例有什么特点?

答: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全国生态日活动将主题确定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紧密协作配合,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2024年10月,最高检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的意见》,对双方线索移送、程序衔接、工作配合等事项作出规定。2025年1月,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检等11家单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专设条款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公益诉讼衔接作出规定。各级检察机关积极主动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沟通,制定出台配套细则,成功办理一大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案件,取得良好成效。发布本批典型案例,旨在总结各地开展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各级检察机关和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配合,凝聚更强法治合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发挥案例以案释法、以案促教的作用,增进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积极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念,促进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

本批案例涉及尾矿库、水体污染、危险废物、大气污染等治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有力推动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此外,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目标一致,均是为追究违法主体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促进生态环境受损公益得到有效修复,加强两项制度的衔接协同,有助于凝聚生态环境保护更大合力。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法律咨询、提起诉讼、裁判执行等方面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提供支持。

问: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下一步有什么工作安排?

答: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的衔接工作,从联合最高检等单位加强顶层设计和狠抓案例实践多方面推进衔接机制建立健全。

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了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指导上海、浙江等12个省市开展了省内典型案例评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发布了多批涉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此次最高检和生态环境部联合评选发布两项制度衔接的典型案例,是这方面的又一创新举措。典型案例的评选、宣传、发布、宣传,既总结了案件办理过程当中的良好经验做法,也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和检察公益诉讼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效推动全社会形成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

生态环境部门与人民检察院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工作方面积极协同联动、探索创新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合力。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工作部署,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通过共建生态环境修复基地,联合开展普法宣传、警示教育、典型案例评选等措施,与人民检察院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及时有效开展,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问:下一步,检察机关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办案工作,更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答:一是持续保持办案力度不动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检察机关会持续将生态环境领域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重中之重,锲而不舍推动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最高检先后部署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监督活动、长江、黄河、珠江重要支流流域水环境治理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等专项工作,并持续深入推进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环渤海海洋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公益诉讼专案的办理。最高检将加大对下指导力度,引领各级检察机关集中办理一批有影响力、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件,深入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系统性、行业性的突出问题,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是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不松劲。为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回应检察公益诉讼司法实践需求,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已经将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初次审议项目。最高检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相关工作,推进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工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提供系统性法律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制定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生态环境细分领域办案工作指引,引导地方检察机关依法、规范、高效办理相关案件。坚持将“可诉性”作为提升办案精准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标尺,完善线索初核、案件立案、调查取证、检察建议、审查起诉、提起诉讼、裁判执行等各环节的办案标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公益诉讼案件能够诉得出、判得下、执行得了。

三是持续加强协作配合不停步。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的监督、支持、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协作配合,深化执法司法协作,共同答好生态环境保护答卷。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实践,完善线索移送、立案调查、提起诉讼、裁判执行等办案环节协作机制。及时发现各地运用衔接机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工作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各地实践中成熟经验做法,适时修改完善制度规范。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