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黄恒涛 邓尚伟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标的额累计过亿元,涉及两家建筑公司与一家房开公司之间复杂纠葛的“涉企关联案”。
时间回溯至2019年,柳州某建筑公司(以下简称柳建公司)承建贵港某房开公司开发(以下简称贵房公司)的某项目一期工程,工程于2021年5月竣工验收交付。后因工程款结算分歧,柳建公司将贵房公司诉至港北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冻结了后者银行存款及若干房产、车位。一审判决后,柳建公司不服上诉,2025年5月,二审法院调解确定贵房公司需支付约3300万元,其中1900万元限期支付,余款1400余万元以被查封房产抵偿。
然而,纠纷并未止步于此。同期,桂林某建筑公司(以下简称桂建公司)也因工程款问题起诉贵房公司,获法院判决支持约2400余万元债权,案件已进入执行阶段。
港北法院审判与执行部门在办案中发现,这并非个案,而是以贵房公司为中心、由建设工程款支付引发的紧密关联纠纷链。更为棘手的是:柳建公司已对贵房公司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内2200余万元资金实施了首轮冻结(首封),桂建公司则对该账户享有轮候查封权。
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划拨有严格规定,既要住建部门审批,还得无利害关系人异议。若柳建公司划走资金,剩余款项不足以覆盖桂建公司债权,桂建公司很可能提出执行异议并申请轮候查封房产,这会让柳建、贵房公司的调解协议沦为“纸上约定”,后续还会有一系列的诉讼。
雪上加霜的是,贵房公司又以工程逾期交付、工程质量问题,向港北法院提起两起诉讼,分别向柳建、桂建公司索赔约2300万元、1900万元。四案交织,标的总额突破亿元,各方矛盾剑拔弩张。
“民事审判与执行部门要强化协同,对关联案件的难点进行精细化分析,从源头上寻求化解之道。”港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军生提出了工作要求。
执行先行破冰,打开和解空间。港北法院执行局迅速行动,组织柳建公司、桂建公司、贵房公司进行多轮磋商,通过持续不断地精准释明法律风险与各自困境,引导各方着眼大局、互谅互让。最终,桂建公司与贵房公司率先达成执行和解:贵房公司以其关联公司名下房产作价1700万余元抵偿给桂建公司,并支付现金700余万元(其中350万元来源于前述监管账户)。此举不仅解决了桂建公司的债权,也为后续监管账户资金的释放扫除了关键障碍。
执行环节取得突破后,审判环节无缝衔接。港北法院民二庭立即组织柳建公司、桂建公司、贵房公司及住建、银行等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在法院主导下,桂建公司郑重承诺:不再申请轮候查封柳建公司首封的贵房公司房产,并撤回对柳建公司申请划拨监管账户资金的异议。障碍清除后,柳建公司立即向港北法院申请对已冻结的监管账户款项进行执前扣划,并申请解除对贵房公司房产、车位的查封。与此同时,贵房公司起诉柳建公司、桂建公司的两起新案,也在法院主持下迅速达成调解,其诉讼请求内容已在前述执前扣划及执行和解过程中得到实质履行。
至此,这起关联紧密、矛盾交织的系列“涉企关联案件”困局,被港北法院成功拆解:柳建、贵房公司调解协议中1900万元现金支付部分,通过执前扣划监管账户资金得以提前履行;桂建、贵房公司之间的执行案件,通过以房抵债加现金支付达成执行和解并履行完毕;贵房公司起诉柳建公司、桂建公司的两个新案,通过调解方式结案。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这场亿元涉企纠纷的化解,是港北法院以精细化管理促推审执联动机制、将审判的“定分”与执行的“止争”紧密结合的生动注脚。同时,也是该院认真践行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的具体实践。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