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张文韬
随着家庭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自家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也日益频发。保险公司以存在家庭成员关系为由拒赔,令不少车主陷入理赔困境,近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明确传递了法律立场:保险公司不得以存在家庭成员关系为由规避责任,对于家庭成员间正常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应当在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责任范围内先行赔付。
2024年8月,王某驾驶的车辆与其子王小某驾驶的车辆发生碰撞。交警部门认定,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王小某无责。经核定,王小某车辆损失达21870元。此前,王某与王小某的车辆分别在A、B两家保险公司投保。事故发生后,王小某向其投保的B保险公司索赔。B保险公司理赔后,依据《机动车辆索赔权转让书》向A保险公司追偿。然而,A保险公司仅同意在交强险财产损失限额内赔付2000元,对商业三者险部分拒绝赔付,理由是事故双方存在“父子关系”。为此,B保险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偿还赔偿款,并要求A保险公司在承保范围内先行支付。
“我们可是签了免责条款的,而且保险人怎么能向被保险人的家人追偿呢?”庭审中,A保险公司提出,对于超过交强险财产损失2000元以外涉及商业三者险的金额,根据保险合同属于免赔事项,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除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故意造成本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外,保险人不得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这一说法并非个例。现实中,多家保险公司为了防范亲属间“骗保”,在遇到此类事故时均以此拒绝理赔。但对车主而言,明明是正常的交通事故,只因为事故发生在亲属间,保险公司就拒绝理赔,让车主难以接受。
法院审理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是考虑到通常情况下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对保险标的具有与被保险人共同的利益,防止保险人将其应承担的保险理赔责任不当转嫁给被保险人共同利益相关人员。本案中,王某与王小某的车辆均已投保,王小某的保险公司在理赔后向王某的保险公司追偿,并不影响被保险人共同利益相关人员的权益。A保险公司本应当保险理赔,现却意图以王某的利益受损为由逃脱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于法于理均不符。王某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故A保险公司应当先行在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付,赔付不足部分,才由侵权人王某赔偿。法院据此作出如上判决。
宣判后,A保险公司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从商业三者险设立目的来看,其保险宗旨和核心价值在于确保第三者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和财产损失时能够从保险人处获得救济,以保护不特定的第三者的利益。保险合同中格式条款虽然约定了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被保险人允许的驾驶人及家庭成员所有、管理的财产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且保险公司已就免责条款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但该条款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防范投保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而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道德风险。若事故非人为制造,而保险公司拒绝予以赔付,则既背离投保人的投保初衷,也有违保险合同分散社会风险、及时填补损失的核心理念。在家庭汽车普及的今天,笔者再次呼吁保险公司应以“事实基础定责”取代“身份关系免责”,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以规则之力推动着保险行业向更公平、更规范的方向迈进。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