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让特定场所餐饮不再“三无”

2025-07-22 14:13:3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高楚晗

简餐、小食、粉面、自助…类似这样以美食为特色的SPA会馆,在全苏州有400余家。提供餐饮服务的KTV、棋牌室、私人影院等其他休闲娱乐场所,近年来更是层出不穷。然而,面对“舌尖上的诱惑”,消费者能吃得放心吗?

2024年12月,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辖区某影院式足道店为消费者附带提供餐饮服务,但并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承办人经分析研判认为,上述情况很可能并非个例。

经实地调查,辖区有多家养生按摩、KTV、棋牌室等休闲娱乐场所,虽然提供各类餐食,但营业执照无餐饮服务经营范围、无食品经营许可、也无备案,称得上是“三无”商家。这意味着上述食品经营行为处于监管盲区,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开展整治刻不容缓。

将美食与按摩、棋牌等休闲娱乐活动结合,属于食品经营的新兴业态。然而,这些商家分布零散、场所封闭,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如何获取它们的经营状况,精准、高效地排查监督线索?相城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依靠“大数据”的力量。

“我们通过企查查,获取了辖区474家休闲娱乐场所的名称、地址、营业执照等基本信息,加上美团、大众点评抓取的平台商家信息,以及从行政机关获取的许可备案信息,形成了基础数据库。进而研发出休闲娱乐场所违法从事食品经营监督模型。”第四检察部主任刘凤琪介绍说。

要将“数字之力”转为“治理之力”,仍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正在经营的商家该选择食品经营许可还是备案?新涌入的商家能否在注册之初就规范经营范围?2025年1月,相城区人民检察院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召开联席座谈会。

会上,检察机关向监管部门移送了模型筛查出的15个问题商家和200余条风险线索,各方还就食品经营许可、备案的适用范围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同时表示将加强事前监管,在休闲娱乐场所注册登记阶段,优化流程指引与经营范围审查。

通过座谈会议、检察建议等方式,相城区人民检察院推动监管部门开展休闲娱乐场所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88人次,检查休闲娱乐场所199家,对于发现的97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落实,43家休闲娱乐场所依法完成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针对餐饮仅为附带服务,商家合法经营意识不足问题,检察机关还制定了《经营风险提示函》,依托行政执法检查、行业协会等渠道,向经营主体集中发放100余份。

“休闲娱乐场所打出‘美食’招牌,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今年1月,最高检部署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明确将特定场所餐饮安全纳入工作重点。在这个新兴领域,数字检察也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相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洁说。本案模型经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推广,已在全市范围内累计推送线索400余条,让更多消费者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也能“吃得放心”。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