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傅永新 陈菁
“真没想到你们办证这么快速,谢谢你们!”5月30日,个体工商户韦女士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南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取全市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时,向工作人员说道。
韦女士经营的工作室原来是个体工商户,因业务扩大想转型为公司。柳南区市场监管局了解情况后,告知其“先注销后新设”的传统流程繁琐且可能损耗品牌价值,建议走“个转企”通道,将“注销”与“新设”合并办理。随后,在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下,韦女士顺利完成执照申领、公章刻制及银行开户。
2025年3月,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柳州市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惠企办实事,在全市涉企执法领域全面推行“预警式”服务机制,破解涉企行政检查“怎么查”问题,有效降低行政检查频次,企业回访满意率达99%。今年上半年,全市涉企行政检查案件1.8万多件,同比下降15%。
协同护企合规发展
“汽车制造是柳州最大的支柱产业,工业领域法治建设必须从龙头企业抓起,实现‘汽车产业链+法治服务链’双链融合。”柳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岚介绍。
锚定目标,精准发力。柳州市在广西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设立首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组织由执法单位、律师等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到企业帮助建立高标准合规管理体系。通过整车企业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服务商的合同条款、准入标准、质量考核等市场化手段,将合规要求传导至全产业链,形成头部示范带动,链上协同并进的良好局面。
柳州市还针对九大产业集群,梳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重点执法领域近5000件行政处罚案件,归纳企业259项“高频”违法风险点,编制《企业行政合规指南》向企业广泛宣传。
今年上半年,柳州市司法局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30余场次,向企业发放《企业行政合规指南》1500余册,帮助180余家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
帮扶到位助企纾困
“多亏柳南区市场监管局的帮扶,才有我们企业新产品上市的喜人成果。我们欢迎有关部门来检查质量问题,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够吃上一碗放心的柳州螺蛳粉。”日前,螺蛳粉某生产企业负责人说道。
此前,柳南区市场监管局在对某螺蛳粉企业新产品进行上市前质检时,连续两次检出产品霉菌超标,向该企业发出预警帮扶通知,并成立帮扶特派员队伍,聚焦食品生产风险隐患、过程管控、质量管理全过程,为该企业讲解食品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及贮存运输各环节风险点和防范措施,使该企业新产品最终顺利获得上市批准。
柳州市建立帮扶对象企业名单制度,以“帮扶通知书”取代“行政检查通知书”,指导企业自查整改问题,有效避免违法风险,目前,该制度覆盖企业3000余家。对于违法被罚企业,柳州市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企业违法失信行为修复提醒函,实行“双书同达”。今年上半年,柳州市发改委会同各执法单位为340余家企业修复违法失信记录1387条。
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构建“执法帮扶+合规指导”融合机制,制定了《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生态环境问题帮扶工作的有关规定》,对57类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帮扶指导,将“预警式”服务融入日常执法,引导企业自查自纠、主动整改,实行“首违不罚”。
在涉企行政检查中,执法人员化身“环保医生”,针对企业在环保设施运行维护、污染治理工艺改进等方面的问题,开具专业“药方”,提供整改建议和技术支持,助力企业解决环保难题,共同守护柳州碧水蓝天。柳州市已连续五年蝉联地表水环境质量全国第一。
智慧监督预警合规经营
今年5月,柳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到群众举报,一辆渣土车在某企业门口倒建筑垃圾。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到工单处理任务火速赶往现场取证,经调查了解,某企业拖欠覃某等人的工资引发矛盾纠纷。
执法人员没有一罚了之,而是找到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当日,达成和解,工人拿到了工资并将建筑垃圾清走。鉴于双方当事人均属初次违法、及时改正并取得双方谅解,执法部门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执法人员通过以案释法,在企业所在工业园区开展普法宣传,有效提升园区企业合规经营意识。数据显示,自此次事件后,该园区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实现零投诉。
近年来,柳州市依托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息中枢和数据分析优势,对民生领域、营商环境类问题实施重点监测,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作,及时向企业预警合规经营风险和相关提示信息。今年上半年,经营主体反映执法司法领域问题8000余条,有效解决率达94%,推动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有人办、依法办、尽快办、闭环办。
“在行政执法领域推行预警式服务机制,实现了从‘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执法方式的转变,推动解决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柳州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科长全春华表示。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