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钦州监狱:“黄丝带”助牵帮教路 法治温情护平安

2025-07-22 15:16:5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实习生 李宛婷 陈晓霞

“你看这陶土,能从烂泥变成像样的坯子,犯过错的人也一样能改正变好。”7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监狱与民盟钦州市委联合开展“黄丝带帮教”活动,罪犯庞某在民盟专家的指导下制作坭兴陶。当天,“平安广西•见证法治新篇调研行”采访团在现场看到,坭兴陶技能培训专家现场示范拉坯成型技艺,法律援助专家为罪犯答疑解惑,心理咨询专家开展一对一疏导,钦州监狱“黄丝带帮教”多方协同帮教,以法治温情助力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在钦州监狱坭兴陶创意工作室里,民盟钦州市委文化艺术支部基地负责人徐晓尊正手把手指导罪犯拉坯成型。自2017年学习坭兴陶制作的庞某,如今已能独立完成复杂造型。“以前在外面浑浑噩噩,现在每天和泥巴打交道,心沉下来了,也懂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庞某感慨道。

“这是我参与帮教的第三年,看着他们一步一步学习到能独立完成作品,很有成就感。”徐晓尊说,坭兴陶培训不仅让罪犯掌握一技之长,更能帮他们沉淀心性。不少曾经性格急躁的罪犯,在反复打磨陶坯的过程中变得沉稳专注,“哪怕出狱后从打杂做起,有基本功就比零基础更易被接纳,这就是回归社会的底气。”

还有2年刑期的罪犯廖某专注地在陶坯上雕刻花纹,他坦言:“以前犯了错,现在在改造中学陶艺是重新学做人。”法律援助帮他理清家庭财产纠纷,陶艺学习让他学会往美的方向努力,出狱后只想脚踏实地过日子。

在法律援助现场,民盟钦州市委法律支部副支委麦洪铭忙着讲解法律知识。2023年以来,麦洪铭年均服务6-8次,曾为参与公司犯罪的张某拆解法律条文,梳理股东权责与分红的责任关联,化解其心结。“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做、怎么做,才能真正帮他们走好回归路。”麦洪铭说。

“这样的活动每季度都会开展,十年从未间断。”钦州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易定能介绍,截至目前,钦州监狱已累计开展“黄丝带帮教”活动数百场。民盟捐赠的书籍超5000册,助力建成“黄丝带”图书室;设立坭兴陶工作室、法律援助站等专项站点,其中法律援助站的3名挂点民盟律师已为300余名罪犯解决婚姻家庭、财产纠纷等法律问题。2023年12月,该监狱教育改造科荣获“‘黄丝带帮教’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在协作机制上,双方通过挂牌站点实现紧密联动。钦州监狱提前半月提交活动方案,民盟调配专家、联络志愿者,形成从需求调研到效果评估的全流程闭环。针对不同罪犯实施差异化帮教,对年轻罪犯侧重坭兴陶等技能培训,为老年罪犯强化心理关怀,对职务犯罪罪犯加强法治教育,精准提升改造实效。

近年来,广西监狱联合民盟持续深化“黄丝带帮教”工作,通过整合民盟在人才、智力方面的优势,开展法律援助、医疗义诊、心理辅导等多元服务。

2015年,钦州监狱联合民盟广西区委举办“情满高墙,共筑梦想”主题活动,此后“黄丝带帮教”活动在广西19所监狱逐步展开,至今,累计开展活动234场,进监帮教盟员专家756人次,印发相关书籍超1万份。

2023年12月,民盟中央与司法部召开“黄丝带帮教”工作会议后,广西监狱迅速落实会议精神,由自治区司法厅与民盟广西区委出台实施意见、建立联络机制,民盟广西区委与广西监狱实现“黄丝带帮教”全覆盖,打造特色品牌帮教基地5个。

广西监狱系统围绕提升罪犯改造质量,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点面立体结合,与民盟打造非遗传承促改造等多个“黄丝带帮教”品牌,有效帮助罪犯顺利回归社会。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