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爱勇
千古西辽河畔,法治新风拂面。7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三届西辽河文化节开幕现场,科尔沁分局女警普法分队创新推出“数字人偶代言+互动体验普法”模式,将法律宣传融入文化盛会,以“柔性服务”织密平安防线,成为节日里一道独特的“法治风景线”,为文化节注入“平安底色”。
普法“摊位”成文化节打卡点 法治宣传“活”起来
“原来大麻叶长这样呀!”在文化节主会场取票处东侧,女警普法分队打造的“普法地摊”“警示空间”前,民警正向前来打卡的演员递上印有法律知识的宣传礼包,在“法律代言墙”处众多市民手持反诈、禁毒等主题的公安宣传画报在此拍照打卡,通过互动形式深化普法宣传效果。此次活动设置的普法地摊、警示空间、法律代言墙三大互动板块,通过“真实数据解读+鲜活案例演示+实用物品发放”的方式,将反电诈、民法典、禁毒、反邪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易懂的“生活指南”。
活动当日,“摊位”接待市民咨询超20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成为文化节最受欢迎的“法治打卡点”。
数字人偶“对话”青少年 普法教育“潮”起来
“在人多的地方要跟紧妈妈呀!”活动现场,两米高的数字人偶“牛小盾”正与孩子们互动,憨态可掬的形象瞬间吸引了数十名青少年围观。一旁的“马小安”则手持平安通辽、平安科尔沁微信公众号,关注者可获得警察小熊。
“传统普法安全宣传有时略显严肃,青少年接受度不高。”女警普法分队发起人韩玲玉介绍,此次将通辽公安的数字人偶亮相,正是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打破年龄壁垒,让法律知识“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数据显示,仅开幕式当天,“牛小盾”“马小安”互动量超500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60%,成为普法宣传的“流量担当”。
柔性普法编织文化安全网 平安建设“实”起来
从文化节的创新实践到日常的点滴深耕,科尔沁女警普法分队自2023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柔性普法”理念守护一方平安。这支由28名平均年龄32岁的女警组成的队伍,充分发挥女性亲和力强、沟通细腻的优势,构建起“校园+社区+乡村+商圈”的四维普法矩阵。
在校园,她们化身“警察妈妈”,增设警察妈妈信箱88个,开展“法治护航成长”系列活动,全方位多举措推进法治建设进校园,走进42所中小学,覆盖师生3万余人;在乡村,她们赶大集、进牧户,讲解土地纠纷、赡养义务等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130余起;在商圈,她们创新“普法直通车”模式,在万达广场等场所设立流动宣传站,开展反诈宣传26场,帮助群众避免经济损失超50万元。
科尔沁女警普法分队将进一步以“传统+科技”“严肃+趣味”的创新实践,让法治宣传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