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7月15日,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和中阿合作与发展协会共同发起的“阿中国际法律专业委员会”在京正式成立。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田文昌,主任朱勇辉,管理合伙人、CEO褚长志,刑辩中心主任梁雅丽,北京京都法律咨询中心主任肖元华等与中阿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卡西姆·特法利、伊拉克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阿里·贾比尔及阿中国际贸易中心总裁丛林、副总裁韩德真会谈,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双方还就中阿之间商贸往来和法律护航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承诺未来将携手共进,共同推动阿中双方友好交流。
褚长志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各领域合作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双边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双方企业对高水平、专业化、国际化法律服务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阿中国际法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搭建一个汇聚专业力量、深研实务难题、促进规则对接、服务双向投资与贸易的法律服务平台。
朱勇辉表示,中阿双方合作前景无限,充满期待。京都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5年,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综合化大型律师事务所,在刑事、民商事、涉外业务上人才储备丰富,能为中外客户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希望阿中国际法律专业委员会能促进合作双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贸易离不开法律,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离不开专业的法律服务,今天成立法律专业委员会恰逢其时。”田文昌说,律所和中阿合作与发展协会开启了良好开端,必能促进深远的合作。京都所将以自身专业水平,为双方的贸易活动保驾护航。
阿里·贾比尔提及,近年来中国和伊拉克之间贸易发展良好,中方有很多企业进入伊拉克市场,也有大量中国工人在伊拉克务工。随着两国政治、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在中国市场也有了很多合作伙伴,双边不可避免会有商事上的争议需要解决,届时也需要专业律师介入,希望接下来和京都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共同努力下,双方合作能推到更高的层次。
卡西姆·特法利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越来越紧密,在此期间遇到问题,需要专业法律人士来帮忙解决,作为商业项目来说,在“走出去”前就应该咨询法律风险,而不是到有了问题再回头去找律师。希望在与京都所进行紧密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委员会设立培训中心,给前往阿拉伯国家的中资企业进行法律培训和风险评估,同时阿拉伯企业准入中国前,也需要了解法律准入情况,希望京都所能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据悉,阿中国际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由朱勇辉担任,执行主任为肖元华,褚长志、韩德真、张利宾、王春军任委员会副主任。双方将依托京都律师事务所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借助中阿合作与发展协会在促进中阿友好交流、推动务实合作方面的桥梁作用,深化合作,优势互补,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产品和专业服务。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