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张加红
如何让青年民警辅警在繁重的一线警务中既“留得住”更“干得好”?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三大队以“家文化”为纽带,创新推行“家园式”管理模式,通过暖心保障、精准培养、荣誉激励“三步棋”,激活青年队伍“一池春水”。今年以来,三大队青年民警辅警主动参与重点任务人数同比增长65%,队伍主动留任率提升45%,业务考核优秀率达92%,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8.7%。
“暖心家”稳根基
针对交警长期户外执勤、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工作特点,淮安高速交警三大队从“衣食住行”等基础保障入手,打造“有温度”的警营环境。
在三大队沿线五里牌、马坝西、铁山寺3个路面驻警点,配备淋浴房、共享厨房等设施;为每辆巡逻车配备急救药箱、加热餐盒等暖心装备;在服务区警务站配备微波炉、折叠床,解决青年民警辅警“吃饭难、休息难”问题。“现在节假日高峰执勤后能喝上热茶、躺会儿,工作疲惫感减轻一大半。”青年辅警浦江源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队伍心理健康同样被纳入“暖心清单”。大队联合交警支队相关部门,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减压工作坊”;在勤务间隙设置“5分钟心理角”,通过正念冥想、情绪疏导释放压力;为长期值夜班的民警辅警配备“睡眠眼罩”“降噪耳塞”等物资,全方位呵护身心健康。
在重大节假日、警卫安保等敏感时段,大队依托警力资源综合分析研判模块,实时调度全警整体质态,科学、规范、人性化选警、用警,保证青年民警辅警工作上张弛有度,以最饱满的状态应对各种用警需求,实现从“求量”到“提质”的转变。今年重大节假日期间,辖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2%。
“成长家”强本领
今年以来,淮安高速交警三大队紧贴交通管理实战需求,为青年民警辅警搭建成长阶梯,变“被动学”为“主动练”。
针对工作三年以下的9名新民警辅警,大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实行“双导师”制。为每名青年民警辅警配备1名技能导师和1名成长导师,技能导师传授查处违法、事故处理等专业技能,成长导师则侧重指导职业规划、群众沟通技巧。“我的‘技能导师’教我快速识别假牌技巧,‘成长导师’帮我梳理职业目标,今年已参与查处重点违法案件123起。”00后民警刘益铭说。
大队将青年民警辅警培育与全警实战大练兵紧密结合起来,分层分类开展业务素质比武竞赛,着力提升执法办案、安全防护、应急处突等核心能力。今年以来,开展法制考试3场、廉政警示教育1次,开展执勤执法警务技能比武竞赛活动2场。据统计,青年民警辅警人均处警时效缩短40%,二次事故发生率下降28%。
同时,大队以拓宽发展空间为目标,打造“学习型”交管队伍,鼓励新警利用自主时间参与在职研究生、自学司法考试等多种学习考试,并借助支队平台提供专业辅导、展开学习互助,形成勤于学习、增强本领的浓厚氛围。
“荣誉家”聚合力
淮安高速交警三大队用“看得见”的荣誉体系,让青年民警辅警感受到“被需要”“被认可”。
大队以“季度之星”“最美警察”等评选工作为抓手,积极挖掘“身边典型”,采取通报表扬、申报评奖等形式,让青年民警辅警看到鲜花、听到掌声、得到认同,锤炼真才实学,营造向上向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上次获得个人‘三等功’勋章,我把照片发到家庭群里,家人特别自豪。”青年民警周志坤的分享充满成就感。
在人文关怀方面,大队定期举办“警营集体生日会”“亲子联谊会”,开展“我和我的警队”主题征文;组建篮球、摄影等3个兴趣小组,让青年民警辅警在8小时外“找到组织”。“今年端午节我们和外省同事一起包粽子,感觉就像一家人。”辅警陈治宇的话语透着归属感。
典型引领作用持续彰显。大队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励队伍,青年民警王兴连续3年春运坚守岗位,被嘉奖后主动成立“青年先锋队”,带领队员在节假日主动承担高速公路拥堵缓行路段交通疏导任务。“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我们也想成为照亮别人的光。”先锋队队员刘巍说。
从解决一件件小事到搭建成长大舞台,从温暖个体到凝聚团队,淮安高速交警三大队“家园式”管理模式,把组织关爱转化为守护高速交通安全的强大动力,让青年民警辅警在“有温度的警营”里绽放“有担当的青春”。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