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帅标 通讯员 谢玉鸣 高岚 刘鸿耀
近年来,湖南常德法院按照“讲政治、顾大局、精主业、强队伍”总体要求和“两聚焦一结合”工作思路,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深化服务中心大局的五项重点工作,高度重视行政审判在推动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涉企行政审判优势,精准对表、靶向施策,推动涉企行政审判再上新台阶。
以服务大局为着眼点 校准“目标定位”
自觉将涉企行政审判融入党委中心大局,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两个毫不动摇”,坚持依法平等保护,认真贯彻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找准行政审判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紧扣工作大局,积极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对接“三高四新”战略,依法妥善审理涉企行政确认、行政处罚、行政协议、行政许可等案件,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优化行政程序,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依法审慎办理涉及交通建设、文旅项目、土地出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涉企行政案件,如市中院审理的长沙某铁路港公司诉某县政府行政协议案,以调解结案方式实质化解纠纷,保障该地区铁路货场更好的拉动经济发展。
抓牢主责主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行政审判监督行政权力,倒逼行政机关规范权力运行。特别在审理涉民营企业产权、招商引资、环保关停、行政处罚等案件时,依法审查涉案招商引资“红头文件”的合法性,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针对行政机关侵犯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公平竞争权而违法作出行政处罚、无正当理由单方解除或变更行政协议等行为,依法支持企业的合理诉求,保护企业信赖利益,推进诚信政府建设。
以公正效率为落脚点 深化“提质增效”
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依法审理各类涉企行政案件。
全力以赴抓质量。坚持做实周例会、月通报、季分析、半年小结和年度述职“五步工作法”,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定期召开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座谈会,研判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完善审理思路,统一法律适用。建立健全绩效通报和发改案件讲评机制,畅通两级法院业务交流渠道,严格落实案件备案制度,着力提升涉企行政案件审判质量。
深化改革提效率。在重质量的同时,做到涉企案件快分、快审、快结。加快案件流转速度,实行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工作机制,推行涉企行政案件“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审理模式,有效应对案多人少矛盾。简化简案审判程序和裁判文书格式,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一、二审案件的审理周期。选齐配强涉企行政审判力量,通过强化岗位练兵、业务培训,逐步实现案件审理类型化、审判团队专业化、法官队伍职业化。三年来,全市法院涉企行政诉讼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60.65天,逐步降低审理周期,减少企业涉诉成本。
真抓实干促公信。大力开展涉企案件巡回审判,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强化裁判文书说理,对当事人之间争议大、矛盾突出的问题,重点做好答疑释惑。延伸行政审判触角,常态化开展判后回访,确保兑现调解承诺,实现案结事了。如鼎城区法院审理的三家樟脑油生产公司诉某局不履行延续许可职责系列案,调解撤诉后,法院又主动对原告公司的整改行为及行政机关的审批行为进行回访跟踪,确保双方履行到位,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以权益保障为着力点 做实“实质化解”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实现定分止争。
依托争议化解中心,强化多元解纷。以行政争议化解中心为平台,优先运用委派调解、平台调解等方式,对涉企纠纷进行整体性化解。如范某诉某县人社局工伤认定案,鼎城区法院在诉前发现有调解可能,遂转入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处理,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对涉案三方进行有效调解,最终达成解决方案,减少当事人诉累,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秉持合法性原则,贯穿诉讼始终。全面审查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且不受原告诉讼请求的限制,及时、公正地审理每一个行政案件。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依法规制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达到“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法律效果。如市中院审理的某甲鱼养殖公司诉某县政府行政征收补偿一案,原告公司以双方同意协商解决为由申请撤回起诉,法院经审理发现双方签订的补偿协议欠规范,遂制发司法建议书要求行政机关自查自纠。
善用调解与判决,优化争议解决。以“化解行政争议”为最终目的,对涉及行政赔偿、行政补偿、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案件,依法适用调解,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实现各方共赢。三年来,全市法院一审调撤涉企行政案件84件,调撤率达23.86%。如鼎城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涉企处罚案件,某县市场监管局以湖北某酒业公司涉嫌虚假宣传为由对其罚款50万元。为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纠治小过重罚,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协调化解,最终将处罚金额由50万元降至1万元,同时为打消行政机关问责顾虑,特向其本级政府及同级检察机关作出备案说明,该案处理较好地实现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选择最有利于化解争议的裁判方式,结合具体案情,作出恰当裁判,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到实处。如澧县法院审理的广东某小家电科技公司诉某县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一案,经审理认为案涉9万元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但该公司及时改正,且属首次违法,处罚决定明显不当,故判决变更处罚金额为2万元。
规范权力为切入点 升级“良性互动”
贯彻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的理念,助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涉企行政执法的规范化。
助推依法行政,行政机关的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发挥行政审判监督职能作用,规范行政机关权力运行,提升其履职能力。三年来全市法院审结的涉企行政诉讼案件中,判决行政机关败诉79件,败诉率22.44%,败诉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常态开展涉企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出庭应诉率达100%,引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就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提出建议或意见。
强化沟通协调,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联系,市中院与市司法局建立年度会商机制,针对行政机关存在的执法问题、司法建议反馈落实等情况实行资源互通共享;组织示范庭审观摩,邀请行政机关参加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讲堂培训,完善知识体系,促进业务交流,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及执法水平。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受理涉企行政复议决定案件38件,行政机关败诉0件,行政复议机关制发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43份,反馈率100%,行政复议化解涉企纠纷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增强。
拓展双向互动,行政争议的源头化解进一步完善。加大诉前调解力度,如市中院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探索建立行政争议诉前调解机制,联合发布《常德市自然资源领域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积极引导向法院起诉的案件当事人,自愿选择诉前调解。强化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机衔接,极力推动涉企行政争议的源头化解。积极支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案例学习等方式履行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责,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在综治中心及时化解,做实“抓前端、治未病”。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