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蒋新芳
白沙湖景区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境内,如今,白沙湖的童话秘境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引得无数游客跨越山海,奔赴这片充满诗和远方的胜地。
面对旅游“井喷式”增长,第十师巴里巴盖垦区公安局持续深耕“旅游警务+”模式,以“护”为笔,以“暖”为墨,以实际行动为游客撑起“平安伞”,用热血与智慧编织起一张温暖又硬核的“护游安全网”,为辖区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巡逻“变形记” 24小时流动的安全感
第一缕阳光还未爬上白沙湖的芦苇荡,民警老陈的巡逻车已悄然出发。
车载广播里,防蚊小贴士正循环播报——这可是根据当地气候总结出的“独家秘籍”。
白天,巡逻民警化身游客身边的“移动导航”,面对问路咨询总是耐心讲解:“从这条步道过去,能很快到达最佳观景点,那里光线好,拍出来的照片最能体现白沙湖的特色。”
民警凭借对景区路线烂熟于心的专业素养,被游客亲切地称为“活地图”,精准的指引服务已成为白沙湖景区的一张暖心名片。
夜幕降临时,他们变身“安全卫士”,警灯闪烁的轨迹照亮每一条归途,让独行的旅人也能安心漫步。
在景区商业街,民警小李自创的“三步巡逻法”成了同行的“取经范本”:第一步用目光扫描可疑动向,第二步用脚步丈量安全距离,第三步用微笑传递暖心服务。
商户王大姐见着巡逻的小李,总会笑着搭话:“有你们在这儿来回转着,我们做生意踏实,游客逛得也安心。”
服务“魔法盒” 处处藏着惊喜与温暖
走进景区警务室,仿佛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魔法盒”。
这里有专为小朋友准备的卡通版防走失手环,印着“警察叔叔在等你”的暖心标语;急救箱里除了常规药品,还贴心备着应急包;就连手机充电线也按型号分类,贴着“快充”“慢充”的清晰标签。
“您看,扫码登记后,就能实时查询失物信息,哪怕不小心落下东西,也能很快找回来。”民警小张骄傲地展示他们的“神器”——智能失物招领系统,游客只需扫码登记,就能实时查看失物信息,让群众再也不用担心和心爱的物品“走散”。
有一次,来自南方的游客陈女士在芦苇荡拍照时弄丢了婚戒,急得直掉眼泪。民辅警组成“寻戒小分队”,顶着烈日在草丛里地毯式搜索。最终,让这枚承载爱情的戒指“完璧归赵”。陈女士感动地说:“原本以为找不回来了,没想到你们比我还着急!”
协作“交响曲” 奏响平安最强音
在护游警务的舞台上,民警辅警从不是“孤军奋战”。景区工作人员、商户、志愿者都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共同组成“平安联盟”,构建起“一呼百应”的联防体系。
“微信群就是我们的‘移动联络站’,”民警介绍说,“无论是游客求助还是突发情况,一条消息发出去,几分钟内准有回应,这效率全靠大家伙儿搭把手。”在这个联防体系中,景区安保人员变身前沿“信息员”,商户负责人主动担当起流动“眼线”,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微信群里的一条消息,就能让警力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到位。
前不久,景区内一名游客突发疾病,警医联动机制立即启动。民警拉响警笛全程开道,与救护车接力赛跑,原本半小时的车程仅用12分钟就将患者送达医院。这样的“生死时速”背后,正是各部门默契配合的“平安密码”。
反诈“脱口秀” 欢乐中筑牢安全防线
在景区广场上,民警的反诈脱口秀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把常见诈骗手段编成接地气的段子,用诙谐语言生动演绎,中间还穿插着有奖问答环节。游客在欢声笑语中记下了反诈要点,一位大爷笑着说:“原来防骗还能这么有意思,比听相声还过瘾!”
除了热闹的线下活动,第十师巴里巴盖垦区公安局创新推出“护游小剧场”短视频系列,让萌趣动画角色出镜讲解旅游安全知识,这些“会说话”的安全指南,随着美景一起“出圈”,成了游客手机里的必备攻略。同时,积极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等服务模式,为游客提供户籍业务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开具等便捷服务,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广袤的北疆大地上,第十师巴里巴盖垦区公安局以“藏蓝”身影勾勒出一道独特的平安风景线。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以服务升级为动力,持续深耕“旅游警务+”模式,构建“安全有保障、服务有温度、管理有效率”的旅游治安生态。用“藏蓝”身影守护诗和远方,用务实行动擦亮旅游名片,让游客的幸福与安心稳稳扎根,为辖区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