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田昌海:扎根基层三十三载 用初心绘就为民底色

2025-07-17 17:59:3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潘新存

“田警官,感谢您的帮忙,让我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6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局拉仁派出所户籍室里,72岁的蒙月明将崭新的户口簿贴在胸口,布满皱纹的手因激动微微颤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递出这本“迟来”户口簿的民警田昌海眼眶同样湿润,为了这本户口簿,他整整忙了一个月。

这感人的一幕,是田昌海33年从警生涯中的寻常片段。自1992年入警以来,他始终坚守基层派出所,从青丝到华发,在四个派出所的轮转中,磨平了鞋底,刻深了皱纹,却始终未曾磨灭他那颗滚烫的为民服务的初心。在群众口中,他有一个更亲切的称呼——“海叔”。

田昌海的老家在都安县下坳镇的深山老弄,贫瘠的土地和过早担起的生活重担,让他有着对农民最深沉的理解与共情。这份源于血脉的“泥土情”,成为他服务群众的动力源泉。

蒙月明老人的户口难题,正是这份情怀的生动体现。1977年远嫁广东时,因出生时未申报户籍,她成了近半个世纪的“黑户”。今年5月下旬,老人带着希望找到田昌海,他当即接下任务。泛黄的档案卷宗里没有线索,他便转向县档案局,终于找到了老人出嫁前的原始登记信息。随后,他翻山越岭寻找当年的知情人制作证明笔录,开车接送老人采集血样,送市公安局进行打拐信息比对,最终为老人补录户口。

这样的故事,在“海叔”身上并非个例。时间拨回到2012年,正值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攻坚期,拉仁镇有60多位老人因瘫痪在床、重病缠身或路途极其偏远,成了办证的“老大难”。田昌海扛起摄像器材,带着辅警翻山越岭上门服务,为老人缴纳办证费用。

33年寒来暑往,田昌海为群众办理的好事实事,早已超过千件。每一件背后,都是他俯下身、沉下心,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信任的印记。

在田昌海眼中,群众丢失一头牛、一只羊的损失,其分量丝毫不亚于大案要案。

1997年,都安县实施大规模移民搬迁,约2.5万人迁往邻近的环江县晒谷岭。为守护好这些背井离乡的乡亲,都安、环江两地公安联合成立了环江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第七中队,田昌海临危受命,担任中队长。

1999年8月,移民安置点发生一起盗牛案。田昌海带领队员火速展开侦查,凭着对辖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从现场细微痕迹和走访中发现线索。他顺藤摸瓜,最终成功打掉流窜作案的3人盗牛团伙,带破环江县系列盗牛案24起,追回被盗耕牛17头。

在基层派出所的岁月里,田昌海和同事们共同侦破民生案件500多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用行动诠释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就是守护民心。

“在基层派出所,天天面对的就是群众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也是一门必修的硬功夫。”谈起调解,田昌海深有感触。33年来,田昌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因工作表现突出,田昌海获市公安局嘉奖2次。

7月11日中午,刚接待完办事群众的田昌海,接到湖北群众的求助电话,对方为孩子异地入户犯难。田昌海逐条讲解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放下电话,田昌海笑着说:“我还有三四年就要退休了,时间不等人啊!趁着现在还能动,能多给乡亲们办一件实事,我这心里头,就多一分高兴,多一分踏实。”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