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朱晓芳 程遥
“这面锦旗一定要送到沈调解员手上,要是没有他反复调解,孩子连幼儿园都进不去!”7月15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丽华小区樊某将一面写有“以情融心破僵局 不辞劳苦显担当”十六个字的烫金锦旗送到了蔡集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沈士刚的手里。
这份沉甸甸的感谢背后,藏着一个跨越两市、多部门联动、亲情感化,为一个没户口的孩子找回“人生第一证”的感人故事。
故事要从三个月前说起。4月23日,宿城区蔡集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大门被几个愁眉不展的身影推开。樊某抱着年幼的女儿,声音带着哭腔向调解员求助:“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可没有《出生医学证明》办不了户口,前男友还不肯配合补办,这可怎么办啊?”
原来,樊某与前男友李某未婚生女后重组家庭,如今女儿入园急需户口,可关键证件《出生医学证明》却成了“拦路虎”——李某不仅称证件已丢失,还对补办手续百般推脱,这张关乎孩子入学、健康的“人生第一证”,成了压在樊家心头的巨石。
户口是孩子入园的“通行证”。调委会摸清情况后,当即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沈士刚负责此事。
沈士刚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向樊某详细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并仔细查阅了樊某手中的相关证据资料,迅速明确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为后续调解工作找准了方向。当得知樊某女儿因无接种证明,疫苗已于2023年7月中断接种,且疫苗停止接种两年对幼儿健康非常不利时,他立刻行动,于4月30日上午陪樊某及其女儿来到蔡集镇卫计中心,说明情况后,促使卫计中心迅速核实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为孩子补种了相关疫苗,并从5月起按照同龄儿童按时接种,及时解决了孩子的健康隐患问题。
由于双方当事人居住在不同城市,调处难度较大,沈士刚决定采取“部门联动+亲情感化”的方式快速解纷,力争尽快帮孩子办好“出生医学证明”,确保孩子9月份顺利入园。
在多次联系李某未果后,他和樊某家人一起驱车来到睢宁的卫健部门,在该机关分管领导的建议下,联系李某居住地的妇联、公安等部门,借助多部门的力量推进调解工作。同时,他积极从亲情角度入手,在联系到李某的姐姐后,两次冒着高温来到其姐姐的工作单位,向她分析现状,告知若走司法程序会对李某产生不利影响,恳请她劝说李某,通过亲情的力量感化当事人。
为了不耽误孩子正常入园,沈士刚一刻也没有耽误,多次往返于徐州和宿迁两市之间,多方斡旋、协调。在不懈努力下,最终打动了李某,7月9日,李某前往睢宁县妇幼保健中心配合完成采集、人脸识别、签字等《出生医学证明》的验证、补办手续。
当天,樊某终于拿到了女儿的《出生医学证明》,一场牵动人心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