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甘肃玉门法院:破解执行难题 打出营商环境护航“组合拳”

2025-07-17 11:04:0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朱建慧

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人民法院锚定“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将执行工作置于服务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通过持续深化执行机制改革创新,构建起全流程、精细化的执行体系,为胜诉企业打通合法权益兑现的“最后一公里”。

执源治理提质效 靠前督促解企忧

“陈法官,被告把钱都还给我了,没想到还没执行立案就拿到了钱,太谢谢你了。”“魏法官,麻烦你联系一下原告,再做个见证,我给原告给钱。”“冉法官,被告给我的账户上转了20余万元,诉讼费都转来了,太感谢你一直催促执行。”这三起案件累计执行金额达232353元,均是承办法官通过执行前督促机制,在案件正式立案执行前就成功促成被告履行给付义务,平均缩短权益兑现周期30天,真正实现了高效快捷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玉门法院将加强执源治理作为执行工作的关键环节,以达成和解一批,督促履行完毕一批为目标,大力构建“立审执一体”治理新格局。通过建立审判文书自动履行机制与生效裁判督促履行机制,强化法律文书的释法析理和可执行性,严格落实“每案必提醒、每案必督促”原则,坚持“谁调判、谁督促”工作模式,使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案件量同比下降32.98%。今年以来,共通过督促履行机制成功促使357件案件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涉及金额达800余万元。司法资源投入减少近三成,当事人平均维权成本降低50%,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柔情执法化纠纷 刚柔并济护企航

6月5日,一饲草公司向玉门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希望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案件进入保全程序后,饲草公司申请将牧草拉回其所在地保管,然而当执行法官前往肃北牧场拉运牧草时,牧业公司却以原地封存更便于管理为由拒绝配合,提出就地查封保管的方案。而饲草公司担忧牧草露天存放易受风雨侵蚀变质,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面对这一棘手局面,执行法官秉持“实质性化解纠纷,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办案理念,组织双方企业代表人采取“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模式,分步骤破解纠纷症结。终于,经过多轮调解后,双方企业达成协议:饲草公司以原合同价格买下牧业公司位于肃北牧场的全部牧草,并将草款35万元保全在法院账户,待后续诉讼判决后,再依据裁判结果进行分配。6月8日,随着最后一车牧草运出,这起牧草买卖纠纷案件成功保全。被保全人主动配合,全程未发生冲突,涉案200吨牧草已成功运至申请保全人所在地。

办好涉企“小案件”是优化营商“大环境”的缩影,近年来,玉门市人民法院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以灵活高效的执行方式平衡各方利益,用司法服务的“温度”和“速度”,在执行服务上“贴心”、在执源治理上“用心”、在案件办理上“暖心”,打出护航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组合拳”,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定心丸”。今年以来,已执结涉企案件296件,平均结案时间72.1天,执行到位5528万元,执行周期同比缩短2.37天,执行到位率提升14.8%。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