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鲍静
近日,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民法院通过“查控财产+司法拘留+刑事追责”三位一体的执行模式,成功促使一名拒不履行判决义务的被执行人主动履约。
唐某经营一家陶瓷店,宋某购买了唐某的一批陶瓷,宋某未按照约定时间将货款结清,唐某多次催要无果,将宋某诉讼到城固县人民法院。
法官接到案件后,就事情的发生仔细询问唐某和宋某,宋某承认欠款。城固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宋某向唐某支付货款及违约金共计14万余元。
一审结束后,宋某认为自己不应该一人承担法律后果,随后指出好几名老板拿走货物未付款,认为他们应该共同承担赔付金额,随即起诉至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
庭审过程中,因宋某拿不出老板们取货证明,二审中,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原判。
针对法院判决书,宋某并没有第一时间履行义务,而是将店铺货物全部变卖,并隐匿行踪。
执行法官发现,宋某为逃避执行,还将名下商业保险的受益人变更为妻子李某,并要求任职公司将工资收入直接汇入李某账户,通过“账户空转、财产隐形”的方式,形成完整避执链条,导致法院执行工作多次受阻。
面对宋某的行为,城固县人民法院联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通过“查控+刑责”,依托网络查控系统并结合实地调查,精准锁定宋某变卖货物的资金流向,以及其转移保险、工资收入的完整证据链,将宋某涉嫌拒执罪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最终,通过办案民警详细说明恶意避执的法律后果后,宋某主动与唐某达成执行和解,并全额履行了执行款项,取得了唐某的谅解。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