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张子笑 吴杰
7月15日,温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举办首次“瓯韵国门·非遗匠心”主题活动。温州非遗大师与东瓯国门卫士共同扬帆,助推中华传统文化远航出海。
今年,温州聚焦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提出“15810”总体部署,为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提供有力文化支撑。此次活动正是响应“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号召,为“文化引领之城”建设拓新局、谋良策,以“非遗出海”助推打响“世界的温州”文化传播IP。
此次活动邀请了瓯塑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红姬、米塑项目省级传承人董希造、省文化特派员董佳莺、鹿城区文广旅体局相关领导,一同见证系列活动启动。两位非遗大师获聘成为此次系列活动的荣誉顾问后,董希造说:“今天是世界青年技能日,能让浸于烟火、穿行巷陌的米塑技艺由边检民警传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老手艺的新福气。”
在众人的见证下,温州边检站非遗工作室正式成立。“国门是温州游子出国的第一站,更是温州文化出海的首站。”温州边检站政委贾轶东在致辞中提到了工作室建立的初心,并强调要以推动非遗走向世界为目的,强化各单位间的联动,形成“抱团出海”之势。
暑期伊始,除了温州边检站的民警现场学艺,许多温州市民纷纷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瓯塑强调‘以形塑魂’。彩色油泥层层叠叠,需把山水的灵气、人物的情感都融进作品中。”张红姬老师在“散讲瓯韵文化”环节里分享了她的学艺之路和创作领悟。董希造老师和该站张子笑警官分别向大家分享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在非遗体验环节,现场30余人上手体验了米塑的制作。“和女儿一起动手制作才知道,老师的‘指尖乾坤’是靠时间磨出来的真功夫!”市民吴先生感慨地说道。
活动最后,温州边检站用一只只警察小熊交换到市民的米塑作品,并邀请他们为作品写下寄语。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交换,该站负责人表示,非遗老师会与民警一同对相关作品进行进一步打磨,封装后送至国门一线,为未来开展的“文化‘船’播·以物易物”活动做准备。对此,省文化特派员董佳莺很欣喜,她说:“被派驻到温州后,一直在做非遗传播工作,这一次活动的举办,也让我找到了一个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邵勤央说:“边检民警就站在国门一线,他们对温州的文化理解越深,我们的文化传播就能做得越远。”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