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近日,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法治副校长带领3名“法治小记者”与30余名来自塔山中学、滨海学校和丹城第六小学的师生们通过“文化浸润+庭审观摩+模拟实践+互动对话”的全链条体验,零距离感受法治实践。
法治小记者欧若熙:原来法官的法槌不是随便敲的!今天亲眼看到庭审时,法官每敲一次法槌都对应着严格的程序。我记了满满三页笔记,才发现法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错。回家我要把“法庭纪律”画成手账,在班会上分享!
法治小记者陈俊睿:模拟调解环节太震撼了!我扮演调解员时,才发现让吵架的双方冷静下来需要这么多技巧。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要用“情、理、法”三把钥匙解开矛盾。以后同学闹矛盾,我也要试试“倾听+换位思考”这个公式。
法治小记者林可馨:看到法官姐姐穿法袍的样子时,我突然明白了“重量”的意义。法官姐姐说,她胸前法徽的天平代表着不偏不倚。我们班选班委时总有人抱怨不公平,或许可以借鉴法庭的证据规则——谁有道理就听谁的,而不是谁嗓门大就听谁的!
边走边学!沉浸式法院文化体验记
象山法院法治副校长带领小记者们开启沉浸式法治之旅。在院史馆,斑驳的法槌、泛黄的判决书诉说着司法变迁;廉政长廊里,“七笔账”警示墙引发深刻思考。小记者们或驻足记录,或低声讨论,法治信仰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悄然生根,让公平正义的种子深植少年心田!
小记者VS大法庭 一场特殊的法治实践课
“现在开庭!”法槌声响,一起电信诈骗案在象山法院公开审理。小记者们屏息凝神,专注记录每一个细节,法官严谨审案、公诉人有力指控、被告人深刻忏悔。他们或凝神思考,或低声交流,在庄严肃穆的庭审氛围中,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力量与温度。这堂"沉浸式"法治课,让公平正义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从课本到法庭 00后的“硬核”法治初体验
模拟法庭现场,小记者们秒变“法律人”!从庭前准备到激烈辩论,从法条引用到法庭交锋,一场故意伤害案模拟庭审火热上演。“小法官”严肃审案、“公诉人”慷慨陈词、“辩护人”据理力争,沉浸式体验让法律知识活起来。当抽象法条遇上角色扮演,法治信仰变得可触可感,这就是最生动的法治课堂!
面对面 小记者与法官的法治对话
当采访灯光亮起,法治小记者们展现出惊人洞察力。林可馨关注未成年人案件后的社会融入保护机制;陈俊睿追问“小恶”行为的法律边界;欧若熙探寻法律条文背后的人文温度。每个问题都像棱镜,折射出孩子们对法治的深度思考。法治副校长们欣慰地回应,这场跨代对话已超越简单问答,成为法治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时刻。
法治之旅收官站 从法院到校园的成长接力
在宁波中院的安排下,小记者们佩戴闪亮徽章,来到镇海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趣味法治动画和知识闯关赛,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法律知识,并以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完成宪法宣誓。随后小记者们走进镇海中学,在学霸学长带领下探访校园,开展热火朝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这场跨越司法与教育的特殊旅程,让法治信仰与求学精神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这场充满法治温度的夏日之约,不仅让小记者们收获了法律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法治信仰的种子。下一步,象山法院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以"大手牵小手"的温暖姿态,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之路!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