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天山之刃:狙击枪王曹加柯的淬火之路

2025-07-15 18:48:4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徐方

从戈壁滩上的普通士兵到全国公安特警“狙击枪王”,他用10年光阴书写了一部“用忠诚守护平安、以汗水浇筑荣耀”的奋斗史。

7月7日,48支参赛队伍齐聚新疆乌鲁木齐市,参加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

比赛首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副大队长曹加柯打破赛会纪录,取得狙击枪快速射击男子组冠军。两天后,他又助力团队夺得快速射击、追捕突击两项团体亚军。

1993年,曹加柯出生在甘肃张掖的一个普通家庭,2010年应征入伍,2012年选择复员。2017年通过招录考试加入拜城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

从“新兵蛋子”到“全能战士”的蜕变

2010年,曹加柯入伍到武警阿克苏地区支队库车大队。入伍初期,因军事技能较弱,在大队考核时,总是拖中队的后腿。

为突破瓶颈,他每天提前1小时起床,穿上沙背心、绑上沙绑腿加练体能,等战友起床时,他已经大汗淋漓地跑完了5公里,利用午休时间背诵枪械参数、战术要领等理论。

针对班长指出他在据枪瞄准射击存在的问题,他将靶纸贴在宿舍墙面,闭眼模拟瞄准动作,甚至在训练间隙用筷子模拟握枪姿势。硬是凭着日复一日的辛苦努力,入伍第一年,曹加柯就被大队评为“优秀射手”。

2012年复员时,曹加柯已获得两次嘉奖、一次优秀士兵称号,被战友们称为“西北铁汉”。

以极限淬火铸就制胜锋芒

曹加柯的“狙击枪王”之名,并非天赋所赐,而是汗水浇灌的钢铁之花。

2017年入警伊始,他便将训练场视为锻造意志的熔炉。

据枪不稳,他就在枪管上比别人多放几枚弹壳,注意力不集中,他就用针在大米上穿洞,直到手被针扎流血、眼睛盯到流泪。

他记录分析近8000组风速、弹道数据,将外部环境内化为身体的本能反应。

每一次举枪,都是他向极限发起的冲锋,每一组数据,都是对“绝对快、相对准”的执着。

阿克苏地区公安机关大比武中,他先后取得手枪应用射击第一名,狙击科目个人第二等名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组织的狙击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被聘为狙击实战厅级教官。

在冰与火中锻造“天山之刃”

今年1月,在新疆哈密公安训练基地,集结号在凛冽寒风中吹响,零下20摄氏度的戈壁滩,成为曹加柯向全国赛场进发的最后淬火场。

枪身凝结白霜,睫毛挂满冰凌,呵气成冰的极端环境里,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岗位。

手指冻僵,他便在掌心呵口热气揉搓再战,肩膀酸麻,就用绷带紧勒继续据枪。

4个月极限淬炼,他以靶场为纸、弹道为墨,在每一次呼吸与击发的交响中,将精准与稳定推向新的巅峰。

枪膛里的每一颗子弹,铭记着他手掌的温热,靶纸上的每一个弹孔,都镌刻着他与自己死磕的故事。

这条用枪声谱写的进阶之路,是“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新疆特警精神最铿锵的注脚。

2025年7月,天山雪峰映照下,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在乌鲁木齐举办。作为代表新疆公安出战的阿克苏唯一的参赛队员,曹加柯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颗子弹撕裂空气,精准命中靶心,8发全中、1分24秒,打破赛会纪录,以绝对实力获得全国狙击枪快速射击男子组冠军。

两天后,他又助力新疆特警男队,获得快速射击、追捕突击两项团体亚军。

沉甸甸的奖牌背后,是一名边疆特警用青春与热血写就的忠诚答卷。

双警之家的无言大爱

耀眼成绩的背后,有着一个默默支持的港湾——双警家庭特有的深沉大爱。曹加柯的妻子徐雅涵,是阿克苏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是他并肩战斗的战友,亦是相隔200多公里的牵挂。

曹加柯手机里置顶的警服结婚照,是分离岁月中最温暖的灯塔。

徐雅涵那句朴素誓言:“警号不同,守护的却是同一片平安”,道尽了双警家庭超越山海的默契与担当。

这份无言的理解与支持,是他们各自在反恐维稳一线绽放光芒的坚实后盾。

曹加柯的枪,是守护之刃。从基层选拔到全国折桂,从个人突破到团队荣耀,征途上的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光芒。

他以超乎常人的坚韧,在戈壁风霜与训练伤痛中百炼成钢,以对毫秒与毫米的极致追求,诠释了新时代公安特警的“工匠精神”,更以“小家”融入“大家”的无悔选择,彰显了边疆卫士的深沉大爱。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