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韦金雨
近年来,梧州市司法局聚焦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工作,创新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功能,推动形成保护新就业群体的法律服务格局。
梧州市司法局聚焦全时全域响应,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法律咨询平台。2024年9月,护工卢某因雇主黄某拖欠护理费,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值班律师调解后,黄某当场支付7550元护理费给卢某,这是线下服务窗口有效维权的生动缩影。在线下服务窗口,法律援助中心配备值班律师,形成专业服务力量,对劳动者提出的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赔偿、离职补偿等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帮助群众梳理维权思路,明确维权路径。在线上服务端,值班律师通过中国法律服务网在线平台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提供7x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确保法律疑问及时回应。2024年以来,全市为200余名新就业群体提供专业法律咨询。
梧州市司法局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打造“梧城小哥”法律服务专属团队。为保障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梧州市司法局牵头组建了专业化“梧城小哥”法律服务团队。团队精选经验丰富的律师组成,常态化进驻市法律援助中心服务窗口,并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等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值班点,确保新就业群体进门有人应、咨询有专答、求助有渠道。同时,市法律援助中心打造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咨询师定期坐诊,为“梧城小哥”及其家属提供无偿、保密的心理评估与疏导服务。2024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为“梧城小哥”群体提供专业法律咨询36人次。
梧州市司法局聚焦案件质效提升,打造高质量法律援助闭环工作机制。2024年8月,运输食品的货车司机卒某等7人因遭遇拖欠工资到万秀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因案件管辖在梧州市,万秀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同城通办”模式将案件转交到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经沟通协调,卒某等7人在两周内拿到足额工资42514元。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开设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通过“三快三当场”机制和“同城通办”模式快速受理和化解新就业群体劳动争议纠纷,并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对案件进行庭审旁听监督案件办理。2024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案件16件,挽回经济损失9.6万元。
梧州市司法局聚焦普法协同发力,打造部门联动普法宣传机制。“梧城小哥”法律服务团队主动和市交通运输局、市总工会、市就业服务中心对接,安排“梧城小哥”法律服务团队到招聘会和各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无偿法律咨询。2024年以来,“梧城小哥”法律服务团队参与招聘会、志愿服务活动2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为网约车司机和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提供法律咨询。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