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陈一涵
“百年名校里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走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的校园里,来自嘉兴的法治小记者朱诗玥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7月11日,“法治副校长牵手法治小记者”宁波法院专场活动持续开展,40余名法治小记者与宁波11家基层法院的法治副校长共同走进镇海法院和镇海中学,开启一场融合司法威严与人文底蕴的研学之旅。
作为该项目启动后的首次跨城联动,活动特别邀请杭州、嘉兴等地的8名法治小记者参与,通过“沉浸式+零距离”体验方式,让法治精神深植青少年心中。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实现了法治教育的“双向奔赴”:继此前镇海中学学生走进法院沉浸式体验司法公正后,更年轻的法治小记者循着学长足迹探访名校,这是宁波中院结合《法治日报》“法治小记者”项目共同探索青少年交互式法治宣传教育的一次创新实践。
镇海法院法治文化润少年
“我们在法治的庇护下幸福生活”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在镇海法院文化主题馆内,法治小记者们面向鲜红封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庄严宣誓。
“我们列队站得笔直,下巴微微扬起,右手举过肩头时,连呼吸都放轻了。跟着领誓人庄重地念出誓词,那一刻我仿佛预见了自己身着法官袍,成了为了守护正义的大法官。”来自海宁市志摩小学的法治小记者张书文说。
作为宁波市首批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实践范例,该馆聚焦“三个面向”(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国家工作人员、面向青少年),通过数字互动、IP打造和周边拓展,打造有区别、能听懂、记得住的普法宣传模式,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从“法”字的古今演变,到历代法律制度的变更,再到近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展馆的每一个板块都承载着厚重的法律文化底蕴。“古代法律和现代法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不断完善法律呢?”面对法治小记者们的踊跃提问,法官们耐心地一一解答。
馆内一角的互动答题屏也吸引了法治小记者的目光。“中华苏维埃最高法院正式成立于哪一年?”大家迅速回忆刚学到的内容,齐声给出准确答案:“是1934年2月!”沉浸式的参观体验,让孩子们对中国法律发展沿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现代法治社会的珍视。
“法官带领我们探寻法律的发展脉络,从夏朝依靠迷信、由上天判定有罪与否的古老断案方式,到如今公平公正、程序严谨的现代法庭,我看到法律的发展历程充满坎坷,并非一帆风顺。如今祖国繁荣富强,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我们每个人遮风挡雨,我们生活在法治的庇护下,是何等幸运与美好!”法治小记者陈杍表示。
“参观法院文化馆让我了解了我国法制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法官的解答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我要把这些知识分享给我的家人和朋友。”法治小记者庞舒文说。
活动中,法官们向法治小记者们赠送了镇海法院原创萌系普法漫画《喵星人的法律世界》第一期。
“以猫和老鼠的萌趣视角讲清如何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这种方式让法律知识变得好记又有趣。”镇海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张小丽说,希望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治意识自然融入成长。
当百年学府遇见法治小记者
“八字校训尽展镇中人风采”
“快看这块黑板!”踏入镇海中学,法治小记者们的目光立即被门口一块看似普通的小黑板吸引。
同为法治小记者的镇中学子王砺寒介绍道:“每年高考结束后,这里都会更新喜报,并展示毕业生写给学弟学妹的寄语,勉励每一位学子永葆镇中本色,厚植家国情怀。”
镇海中学建于1911年,曲径通幽处、亭台楼阁间可见江南园林的雅致,白墙黛瓦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尽显百年学府的建筑风骨与人文气象。
沿着中轴线前行,映入眼帘的是由著名书法家周慧珺题写的校训“励志、进取、勤奋、健美”。这八字校训虽朴素,却大道至简、朴中见真,早已融入镇中人的言行之中。
“这八个字不仅承载着学校深厚的历史,也体现了镇中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法治小记者刁琳月将校训及其含义摘抄在笔记本上,“镇海中学为学生们提供了安静、舒适、健康的环境,让他们有动力、有精力,更重要的是有志向。”
在王砺寒的引导下,法治小记者们先后参观了革命烈士朱枫故居、都督俞公碑亭、林则徐纪念堂等人文遗址。漫步校园间,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积淀。
走进校史馆,法治小记者们循着时间脉络,通过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展品,系统了解了学校的办学历程。
在一面书本造型的照片墙前,大家驻足良久:几十位历届学子的照片翻转后,便是他们亮眼的履历。建校百余年来,镇海中学不仅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质生源,更孕育出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才。
法治小记者李欣谚感慨:“镇海中学是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高中,这里的哥哥姐姐们都是‘学霸’,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和他们一样善学习、有学识的人。长大后我要争取做一名英姿飒爽的网警,传播好网上法治,守护好网络安全!”
法治小记者对话镇中学子
“锋芒未展时更应当沉淀和磨砺”
“学习中遇到难题千万别攒着,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养成‘问题不过夜’的好习惯。”在镇海中学第二报告厅,高一(4)班贺彦杰的分享让台下的法治小记者们频频点头。当天,三名镇中学子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分享内容既有实用的学习方法,也有深刻的成长感悟。
谈及文科学习,贺彦杰道出了自己的诀窍:“学习文科要活用思维导图,采用联想记忆法,通过多读多思来提升背诵效果。”他特别强调,文科学习需要及时预习、理清框架,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比如历史能帮我们了解中国与世界文化、增强时空观念,学习政治能增强法治意识、培养哲学观念,地理则帮助我们更加细致地观察客观世界。”
在互动环节,法治小记者们对镇海学子的课余生活充满好奇。蛟一(2)班的陈弈帆介绍道:“高中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全面成长的舞台。镇海中学有很多社团,大家或许会在校园周边看到小动物的身影,我校成立了‘爱的慈善工作站’,平时会联合其他社团成员一起参与流浪动物科学救助,这对我们来说是特殊的生命教育课。”
当被问到“社团活动会不会影响学习”时,陈弈帆笑着回应:“其实,适度的社团活动不仅不耽误学习,反而能提升综合能力。参与学生会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社团活动则帮助我调整心态,让我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让课余活动成为学习的助力。”
面对法治小记者们“如何适应中学学习节奏”的疑问,几位学长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提前规划的重要性。
高二(9)班的吴秉臻结合自身经历建议:“从小学到初中不只是知识量的增加,更是思维方式的升级。大家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每天固定时间做好预习,这样升学后能更快适应快节奏的教学。提前接触相关知识,还能帮你更早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锋芒未展时不要心急,应当要深入地去沉淀和磨砺。”学长的激励让来自嘉兴市实验小学的钱星澄印象深刻,她说:“是啊,十年磨一剑,方震动天下;十年寒窗苦读,方成就功名。我们应该厚积薄发,掌握正确学习方法,调整作息,这样从基层稳扎稳打,最终才能攀登高峰。这次分享会结束后,我对何为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再去时,我便是以镇海学子的身份了。”
活动尾声,宁波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孙雪总结道:“本次研学活动是宁波中院与镇海中学建立法治副校长平台以来,进一步深化法校合作、激活法治教育新动能的生动实践。法治小记者们通过与镇海中学优秀学子的面对面交流,获益匪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践行‘励志、进取、勤奋、健美’的校训精神,做尊崇法治信仰、传播法治精神的新时代好少年。”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