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六年执行僵局如何破?湖南浏阳法院“悬赏执行”机制显威力

2025-07-14 17:00:1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通讯员 王赐豪  

近日,申请执行人张某某(化名)来到湖南长沙浏阳法院,郑重地将一面印有“执行有力、司法为民”的锦旗交到执行员罗璋手中,并出具了《悬赏金发放同意书》。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申请执行人的诚挚谢意,更标志着一起历时六年、一度陷入僵局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执行案件,在法院创新运用执行悬赏机制下,画上了圆满句号! 

六年波折 执行遇阻 

2019年1月,浏阳法院受理了申请执行人张某某与被执行人刘某、刘某强(均为化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执行一案。因被执行人刘某、刘某强未主动履行义务且故意躲避执行,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均未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遂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此后,执行员虽多次上门寻找,仍未查到被执行人刘某、刘某强的下落,亦未查到相关财产线索,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悬赏公告 重燃希望 

执行员罗璋承办该案后,申请执行人张某某与罗璋联系并申请继续执行。在充分了解案情和困境后,罗璋建议张某某尝试通过发布悬赏公告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及财产线索。张某某欣然同意,随即向法院提交了悬赏申请,承诺按实际执行到位金额的5%支付悬赏金。2025年6月25日晚上,浏阳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对该案的执行悬赏公告。次日下午,便有一名热心举报人拨通了罗璋的电话,提供了关键线索:被执行人刘某目前正在某烟花公司工作! 

精准出击 威慑促和 

接到线索后,执行员罗璋、吴超等人随即赶往该烟花公司。通过仔细走访调查,执行员成功收集到刘某在该公司工作且将工资收入转移支付至其配偶银行账户的证据。在掌握了刘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初步证据后,执行员立即依法传唤了刘某。面对强大的法律威慑和可能面临的刑事处罚,刘某的心理防线瓦解。在执行员的主持下,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协调,被执行人刘某当即表示愿意支付案款,申请执行人张某某也考虑到刘某的收入并不高且其家庭情况特殊,同意适当减免部分款项。最终,双方自愿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刘某一次性向张某某支付8万元。随后,刘某将8万元转至浏阳法院账户。张某某亦信守承诺,同意浏阳法院向提供关键线索的举报人发放4000元悬赏金,并领取了案款7.6万元。至此,该执行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本案是浏阳法院运用执行悬赏机制成功破解“人难找、财难寻”困境的典型案例。下一步,浏阳法院将践行以“如我在执”理念,加大集中执行工作力度,聚焦查人找物难题,持续推进执行工作机制创新,加强与辖区各级党委、政府、公安、检察等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协作联动,深化悬赏机制,强化失信惩戒威慑,开展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让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无处遁形,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