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微心愿”到“大幸福”

湖南保靖县共建共治共享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2025-07-14 10:39: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通讯员 袁昌府 龙吟 李海蓉 

枝叶关情,躬行为要。湖南湘西保靖县委政法委等七家县直单位按照县委和组织部门的要求,扎实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将服务触角从居民急难愁盼的民生诉求和微心愿,拓展到社区治理、文明创建和支部党建,以“点滴奔忙”诠释为民初心与担当。通过筑牢一线战斗堡垒、落地暖心小微项目、涵养社区文明新风,与居民携手共绘“同心圆”,将共建共治共享的蓝图细化为家门口的温暖变化,让“使命”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熠熠生辉。 

红色引擎:战斗堡垒在社区一线筑牢扎根 

社区治理唯有激活党员和居民这“一池春水”,方能在治理的土壤中绽放繁花。迁陵镇花井社区2020年由村改制为社区,社区内人口流动大、人员构成复杂,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工作难度大。2024年以来,县委政法委、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县医保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七家县直联建单位,在花井社区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中,始终将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重要抓手,为此,他们精心构建党员政治生活仪式感与使命感并重的机制:每一次政治生日,党员在鲜红党旗下重温铿锵誓词,追忆初心,在庄重仪式感中不断强化“第一身份”意识,为日常担当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同时,利用“机关党建+”模式,将机关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精准“滴灌”至社区治理的肌理之中。党员干部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社区网格——政策宣讲、纠纷调解、环境整治……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最需要的角落,让党旗在服务群众的细微之处熠熠生辉。 

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更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平台。他们在社区广泛推行“党员岗位承诺”制度,鼓励党员结合自身所长,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诺言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文明劝导、卫生死角清扫、助老帮困、法治宣传、义务巡逻……承诺书上的一笔一划,最终都在居民满意的笑容中兑现。而常态化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则如同一股股暖流在社区涌动。无论是寒冬腊月里为孤寡老人清扫门前积雪,还是酷暑难耐时文明卫生死角垃圾清扫、人行道安全文明劝导,虽汗透衣背,却执著如初。在每一滴奔忙的汗水里,党性的光辉不仅闪耀于庄严的承诺,更在看似寻常的践行中凝聚起穿透人心的力量。 

心愿落地:小微项目激活社区幸福密码 

社区治理的温度与质感,往往由最贴近居民生活的细微之处所决定。作为社区联建的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精准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将“小微项目”打造为点亮心愿、提升福祉的关键抓手。他们坚信,真正让居民心头暖起来的,不是宏大叙事里的遥不可及的愿景楼台,而是路灯下归家路途的安全、踏实明亮。为精准捕捉这些“微心愿”,他们构建起“线上+线下”的心愿收集网络:在社区公告栏设立“心愿树”,让居民自由张贴期盼;依托微信群、小程序便捷提交诉求;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深入社区了解居民急难愁盼事项和微心愿;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捕捉那些沉默的需求……一张张承载着朴素愿望的“心愿清单”被精心梳理、分类归集。在此基础上,建立项目库,按照“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共同评单”的闭环流程,优先解决那些最迫切、最普遍的小微难题。“牙吉、花井、梭子组的入户路上,生活污水流淌在路面,气味刺鼻,行人路过得踮脚绕着走;迁陵东路两侧,附近居民庭院偶尔有碎石掉下来;官登路谢家湾临涯路段,又陡又险,公路外坎没有安装护栏往来车辆经过时都胆颤心惊;还有物流园十六户拆迁安置的事没解决;大乡路人行道堆满建材,行人走起来很不方便……”这些事,桩桩件件都寄托着居民的期盼。 

群众有呼声,就得有回应。县委政法委切实履行花井社区联建牵头单位的职责,迅速把这些民生诉求一一梳理,并及时与各相关单位对接协调。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储军带领县移民事务中心、征拆办等单位到现场查看,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还通过明察暗访检查这些诉求办理的进度和质量,确保承诺落到实处,让百姓真正安心。 

现在,迁陵东路两侧新的护栏网已经铺设,居民再也不用担心碎石滑落庭院;谢家湾陡峭的临涯路段安装了波形护栏,沿着悬崖一直延伸,过往车辆行驶更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就得踏踏实实地解决民生难题,每一分努力,最终都变成了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安稳的力量——这力量,就体现在雨后干净的街角、车辆安全驶过的弯道,还有居民舒展的眉头里”,政法委牵头联系人如是说。 

德法润心:文明新风在社区沃土拔节生长 

社区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精神家园。政法委等县直联建单位,将法治精神培育与道德风尚引领双措并举,推动文明新风吹遍社区每个角落。他们以法治课堂厘清行为边界,更以身边榜样标定心灵高度。精心打造“法治一堂课”品牌,邀请法官、资深律师深入社区,围绕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物业管理、防范诈骗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进行普法宣讲。一场关于防范养老诈骗的讲座后,李大爷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免费旅游’‘高回报理财’的甜头后面藏着这么大陷阱!”居民们从“被动听法”逐渐转向“主动问法”“自觉用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悄然形成,社区调解室的“火药味”淡了,依法协商的氛围浓了,为文明奠定了理性之基。 

在法治土壤之上,他们持续深耕文明社区创建。围绕环境美化、邻里和睦、志愿服务等主题,组织开展“社区是我家,最美靠大家”系列活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居民都积极参与进来,如同沃土催生嘉禾,社区善行义举蔚然成风。最令人敬佩的是居民徐柏江,春寒料峭时节偶遇少女坠入冰冷刺骨的酉水河中,毫不犹豫纵身跃入湍急水流,拼尽全力将少女托举上岸,其英勇无畏,闪耀着平凡人的非凡光芒,获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成为社区最闪亮的道德坐标。在徐柏江的感召下,更多“社区好人”不断涌现:两位居民被提名为保靖好人人选……这些可亲可敬的身边榜样,如春风化雨,让“学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在社区蔚然成风。 

点滴奔忙,皆为使命所系。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到小微项目的精准滴灌,再到德法并育的春风化雨,政法委等联建单位与社区的每一次同向奔赴,都在悄然重塑家园的肌理与灵魂。当万千微光汇聚,便是照亮共同家园的永恒星火——这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答卷最温暖的注脚。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