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广西天等公安局创新“1+1+1+N”机制 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2025-07-14 10:15: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赵剑云 通讯员 黄日深

“没想到,半天就解决了我的烦心事。”不久前,因购车定金退款问题陷入纠纷的张先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动调解下成功维权。这一案例的快速办理,正是天等县公安局创新推行“1+1+1+N”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高效联动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天等县公安局以创“人民满意公安”为目标,创新构建“派出所+综治中心+12345服务平台+多部门联调”的“1+1+1+N”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高效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派出所民警走村入户排查隐患、驻点综治中心精准“接单”、与12345服务热线高效联动等方式,推动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发现、精准流转、多元化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天等县公安机关化解纠纷124起,调解成功率达98%,群众满意度达99.6%。

“铁脚板”走村入户排查隐患

“李叔,最近邻里之间相处得怎么样了?”近期,民警小黄深入辖区走访,一边和村民拉家常,一边排查潜在纠纷。

“黄警官,多亏你上次及时提醒,不然我就因为这个小问题和邻居发生冲突了。”李某感激地说。

这样的场景,是天等县公安局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工作理念的生动写照。天等县公安局依托村(社区)警务室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优势,组织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基层走访活动。民警、警务助理与村干部、网格员、“呗哝”治安员主动深入社区、村屯,以“围炉夜话”“呗哝唠嗑”“村民议事”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和治安状况。派出所民警化身“民情走访员”,重点排查化解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资纠纷等常见问题,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今年以来,天等县公安机关组织民警、警务助理、网格员等开展“铁脚板”式走访,累计排查化解小矛盾、小纠纷、小隐患620起(个),整改安全隐患312处,为辖区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驻点接单聚合力促和谐

家住天等县进结镇龙凤村的陈某,因酗酒与妻子发生口角。进结派出所接警后,将婚姻纠纷警情反馈至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部门联动机制,联合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妇联组成调解专班,及时介入、妥善处置。

调解人员从法理、情理、风俗等多角度入手,为双方分析利弊,促成双方和解。

天等县公安局各派出所依托“公安预警、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优势,采取民辅警随驻或常驻方式扎根乡镇综治中心,化身矛盾纠纷化解的“前哨尖兵”。综治中心作为矛盾纠纷的“集散地”,民警提前介入,将矛盾隐患消弭于无形。

一旦有纠纷类警情,派出所立即推送至综治中心,后者随即“吹响集结号”,迅速联动司法所、人民法庭、自然资源、妇联等部门处置,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这一协同模式,成功搭建起连接派出所与乡镇职能部门、村屯(社区)、基层群众的沟通桥梁,形成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强大合力。

“110”与“12345”联动高效解纷

日前,张先生在农贸市场电动自行车专卖店支付购车定金后,认为车辆价格高于市场价而申请退款,遭到对方拒绝,遂报警。天等县公安局110接处警中心接警后,及时将纠纷警情分流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迅速启动“12345+多部门”联动机制。派出所、人民法庭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当事人到“呗哝”调解室,向双方阐释“定金不予退还”的法定情形,明晰权利义务;又从柔性治理角度出发,引导双方互谅互让,积极协商解决方案。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当前,天等县公安局110接处警中心接到纠纷类警情数量占全县矛盾纠纷总数的60%。面对矛盾纠纷复杂多样等难题,天等县公安局110接处警中心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实现纠纷类警情分类处置、职能部门精准对接,让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得到高效化解,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