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罗莎莎 许瑶蕾
近日,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服务保障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十八项司法举措》(以下简称《举措》),聚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营造一流产业发展环境、保障金融集聚区建设、保障江北新主城建设、促进扬子江法务区建设”五个方面,以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更有利企业创新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裁判树规则、明导向,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举措》指出,南京江北新区法院将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自主培育品牌的保护力度,依法妥善审理商标、著作权转让、许可、合作开发等合同纠纷,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同时,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把握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司法需求,关注中小型科技型公司治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保障新业态、新模式、新动力发展。依法妥善审理各类金融纠纷,促进金融服务实体,强化金融审判与金融行政监管的协作,为金融治理和行业规范提供风险提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当前,南京江北新区正全力打造“现代、国际、精致、活力”的新主城,为满足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消费等领域日益增长的高层次法治需求,《举措》明确,南京江北新区法院将推动构建涉重大工程项目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为南京北站、北沿江高铁等重点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优化建设工程、房屋租赁、物业纠纷等案件审理机制,切实提升城市宜居功能;聚焦青年在创业、就业、消费等领域法律问题,通过司法手段激发城市青春活力;妥善审理文化旅游休闲等品质服务消费纠纷,营造高水准、高评价的消费法治环境;积极参与综治中心建设,深化类型化纠纷专业治理,加强调解员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司法末端与治理前端全面深度融合。
作为扬子江法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江北新区法院集中管辖新区范围内案件以及涉外商事、知识产权、行政诉讼案件。为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高标准建设扬子江法务区,健全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机制”的要求,《举措》明确,南京江北新区法院将在涉外商事、建设工程等领域探索建立市场化调解机制,专业高效地化解涉企纠纷;推动成立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域外法查明中心,对标CPTPP、DEPA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平等保护中外企业合法权益,打造涉外纠纷解决优选地;探索“涉外审判+”协同机制,推进涉外商事、知识产权、破产、传统商事专业领域协同联动,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