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通讯员 仇征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立足建院短、基础弱的实际,以“人才对口援助”为突破,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智力支持与能力提升并举,探索出一条“以援助促培养、以实践强素能”的检察人才培育新路径。
精准选派,严把“入口关”。在组织保障上,该院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对口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与受援单位的常态化沟通机制,精准对接“技术赋能、业务共进、人才共育”三大援助需求。在选拔标准上,确立“优秀检察业务骨干、双语人才、信息化专业干警”三优先原则,重点选拔复合型人才。在程序把控上,实行“政工部门初审+党组复核”双审机制,通过政治审查、业务考核、心理测评等多维度评估,确保人选质量。
全程保障,筑牢“支撑链”。行前准备阶段,编制《援助工作指导手册》,系统梳理民族政策、反恐维稳等专业知识库,组织往期援派干警开展“一对一”传帮带。在岗援助阶段,推行“1+1+N”动态帮扶:检察长每月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每周视频连线,指导业务开展;部门负责人每日保持联络,提供即时支持。返岗过渡阶段,设置1个月适应期,安排业务导师帮助转化援派经验,确保工作无缝衔接。
长效赋能,激活“蓄水池”。坚持示范引领,举行援疆干警事迹报告会,设立“援疆精神”学习周,编印《援疆干警风采录》,相关事迹被省市级媒体专题报道。坚持大胆使用,建立“援派干部人才库”,优先安排参与重大专案、跨区域协作等挑战性工作。坚持持续激励,出台《援派干部优先培养实施办法》,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入额遴选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形成“一次援疆、终身受益”的鲜明导向。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