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因存在信用信息采集等违法行为 海尔消费金融被处罚

2025-07-11 09:45:0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天健 

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披露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海尔消费金融(以下简称“海尔消金”)因存在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罚款25万元。处罚决定日期为2025年6月,公示期限3年。

另据中国裁判文书网2025年5月27日公布的案号为(2025)桂1226民初710号案件:2023年3月2日,海尔消金作为乙方与甲方冯某签订《个人借款合同》,合同约定贷款金额30000元,贷款期限24期,年利率23.99%,贷款用途仅限于甲方向广西某医疗美容公司购买约定的健康医疗产品或服务。合同签订当日,海尔消金通过银行转账向上述公司支付金额28500元。

据悉,因冯某自2024年5月起多次逾期,海尔消金多次催收未果将冯某诉至法院。法院认为,被告向原告借款后,未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本付息义务,构成违约,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但同时法院明确,双方合同约定“以第三人费用名义扣减贷款金额,导致借款人即被告冯某实际使用金额减少,属于变相砍头息......”

而依据法律规定,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否则按实际借款额计息。贷款本金应以实际发放金额为准(即28,500元),而非合同名义金额(30,000元)。法院据此调整了冯某应偿还的本金及利息。

有法律学者指出,本案中金融机构通过受托支付至合作商户,并以“商户费用”名义截留部分贷款,实质抬高了借款人成本。法院对此明确否定,强调本金应以实际放款额计算,对依法规范消费金融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