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解开草原深处的“平安密码”

​内蒙古鄂托克旗“警格+网格”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2025-07-10 19:35: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煜

7月3日清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草原的晨雾如薄纱般笼罩着起伏的草浪,草尖的露珠在朦胧中闪烁,远处的羊群像流动的云,时隐时现,几声清亮的叫声揉进晨雾里。

此时,木凯淖尔派出所副所长孟振林的身影正穿梭在木凯淖尔镇的乡间小路上。这位52岁的驻村辅警,用脚步丈量着这个千人村庄的平安。在鄂托克旗,像孟振林这样的118名驻村(社区)民警辅警,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平安守护网牢牢织进全旗的每个社区、嘎查(村)。

5月27日,木凯淖尔镇巴音淖尔村的老陈心急火燎地打电话给孟振林,说林老三家的牛又跑到他家院子吃秸秆,两人为此吵了起来。孟振林迅速赶到现场,先安抚了怒气冲冲的老陈,又仔细勘查牛蹄印,确定是林老三家的牛闯了祸。他随后找到林老三,了解到是牛圈门坏了导致牛跑了出去。孟振林把两人叫到一起,劝说林老三道歉,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

《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获悉,孟振林的“整零调解室”(取其名字谐音,寓意将矛盾化整为零)在当地小有名气,2020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1800余次,化解1200余起,其中重大疑难复杂纠纷120余起;预防了350余起行政、刑事案件。2025年,孟振林获评感动北疆最美辅警,“整零调解室”也被命名为“孟振林调解室”。

这是木凯淖尔派出所创新基层治理的缩影。如今,鄂托克旗118名驻村(社区)民警辅警成为移动的平安符号,他们组建群防群治小组,带动嘎查(村)牧民成为“平安合伙人”。近年来,开展普法活动90余场,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暮色中仍活跃在大街小巷,守护着乡村振兴的平安之路。

在鄂托克旗棋盘井镇乌珠尔社区,李大妈因在小区绿化带散养家禽与邻居吵得面红耳赤。接到居民反映后,驻社区民警王银和社区书记张俊霞赶到现场,张俊霞还分发了橘子、瓜子让大家情绪稳定下来,随后两人耐心释法说理,经过两个多小时调解,李大妈认识到错误,主动将家禽圈养。这场纠纷在“警格+网格”融合机制下圆满解决。

近年来,棋盘井第一派出所创新推出“信息联通、矛盾联调、工作联采、警民携手”的“三联一携手”工作法,选配业务精湛的党员民警担任网格警长,与社区网格员同室办公,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高效联动体系。工作中,网格员的“柔情调解”与民警的“刚性执法”相得益彰,今年已成功化解58起纠纷。针对“上班族”办事难,派出所推出“错时工作制”,午间和晚间安排人员值守,利用移动警务终端“警辅通”上门办理各类证明326份,将服务送到家门口,使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鄂托克旗面积2.1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8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如何营造平安、和睦的社会环境?

鄂托克旗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魏宝喜介绍说,苏米图派出所作为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之一,2013年以来,连续12年无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上访等事件,相关基层治理经验在全旗推广。  

记者了解到,2013年至今,苏米图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起,实现了矛盾化解“零遗留”、群众满意“零差评”。在其推动下,形成了10支“枫桥安睦隆”矛盾纠纷调解团队,打造出“千里草原安睦隆”品牌,该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

如今,鄂托克旗深化“警格+网格”融合机制,对矛盾纠纷“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复杂纠纷联合多部门化解,定期组织回访。2025年以来,鄂托克旗公安局依托跟踪回访机制,有效降低了纠纷复发率;“千里草原安睦隆”品牌实现了旗、镇、村三级力量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

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福龙表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基层社会治理这根“绣花针”为牵引,构建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着力高质效解决电信诈骗、草牧场纠纷、民间借贷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鄂托克旗公安局以持续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抓手,已成功解决群众求助事项及各类矛盾纠纷1.2万余起,整合全旗40个部门的资源信息,真正实现了“消于未起、化于未发,解民之纷、遂民之愿”,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