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让公正执法看得见可追溯能评价

记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法制大队

2025-07-10 14:20: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龚彦晨 李家雅

近日,公安部印发《关于命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的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法制大队位列其中。

7月8日,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朱岩岭接受记者采访,他用执法方向的“指挥棒”、案件流转的“润滑油”、严把质量关的“刻度尺”形容法制大队的作用。

“指挥棒” 为执法实践校准方向

“这起案件该如何定性?”“强制措施适用哪条法律?”在深夜的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与争论声交织。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祖丽皮亚·阿布都热合曼带领队员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反诈中队逐条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相关法律规定。

日常工作定向服务,重大案件支援攻坚,这是法制大队的工作常态。

2021年,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侦办一起利用区块链技术作案的案件时陷入困局,法制大队成立专案组前去支援。

“区块链、链上交易,当时看到这些名词,我们都是一头雾水。”朱岩岭回忆道。面对晦涩的链上交易数据和犯罪分子精心编织的智能合约陷阱,民警抱着专业书籍学习,经过集体研判、反复筛查,法制大队队员协助经侦民警锁定20余个核心涉案地址和关键资金流转节点。

方向引领不仅体现于个案攻坚,还反映在机制上。法制大队建立“法制例会”机制,梳理解决26个困扰基层的执法疑难杂症。同时,总结制定警情受理、受(立)案指引、移交规定等8项具体规范指引,为一线民警绘制清晰的“执法导航图”。其中,“刑行衔接”执法指引被自治区公安厅作为范本在全疆推广。

“润滑油” 畅通执法关键环节

7月8日,记者来到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中心。大屏幕上,红黄蓝三色预警信息实时跳动:某伤害案辨认笔录缺见证人签名、某电诈案强制措施超期……

从接警开始,法制监督就同步启动,像给执法工作装上“导航”。

执法办案中心全流程接管嫌疑人人身检查、信息核验、看管押解等工作,将民警办案时长压缩40%,保障了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民警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案件的侦查办理。

法制大队将全警法律素养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开展送教上门、网上课堂、庭审观摩等多样化执法培训,量身定制不同培训方案、定期组织培训,制作笔录要点指引,开展案例教学。3年来,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16个优秀执法案例脱颖而出,4篇被自治区公安厅评为精品案例。

“我们鼓励民辅警积极学习,参加法考,通过‘传帮带’提升整体水平。”朱岩岭告诉记者,法制大队已有6名民警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刻度尺” 筑牢公平正义生命线

为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执法单位主动抓”的责任闭环。法制大队完善覆盖执法“全链条”的关键制度,从立体网格化案件管理监督全程留痕,警情、案件、财物等14项环节“日巡查、周通报”,到“一案一评一报告”覆盖全流程的办案质量评查体系,监督触角延伸至每个“毛细血管”,让公正执法看得见、可追溯、能评价。

今年以来,该机制推动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执法问题总数下降88%。

不久前,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破获一起盗窃案,按法律规定应对违法行为人艾某处以行政拘留。但办案民警在调查时发现,他是瘫痪爷爷的唯一照料人,如果对其扣留,他爷爷的生活无人照料。

案件被报至法制大队,大队立即启动特殊案件会商机制,依法层报审批暂缓执行拘留。

“法律的刻度是刚性的,执法的天平却可承载温度。”朱岩岭说。

从“指挥棒”精准导航到“润滑油”无缝衔接,再到“刻度尺”严把质量关守护公平正义,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的实践,让法律条文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让刚性的执法过程闪耀着司法为民的光辉。近年来,法制大队荣获“全国公安法制系统先进集体”“全疆优秀执法单位”“集体三等功”等荣誉,900余名全国政法干警前来调研学习,获得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