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甘肃通渭:构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2025-07-10 11:06:1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安金刚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纳入全县“6543”发展思路,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成立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高位推动,打造企业服务新体系

通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组建专门机构,2024年5月,通渭县营商环境建设局挂牌成立,专职化负责营商环境建设的牵头抓总工作,建立了分管领导月调度、主要领导季调度、营商环境建设局周调度重要指标的高效协同调度机制,先后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会议22次,在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市场主体活力释放,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组织保障方面,2025年,通渭县设立正科级建制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设置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在编人员3名,建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协作机制,配套建立“周分析月调度季通报年评估”工作机制,推动短板事项改进提升,实现监测、分析、交办、整改有效衔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充分体现了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在服务企业方面,落实“包抓联”“六必访”服务机制,34名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34户,488名科级干部包抓县域内其他企业976户,实现企业包抓联全覆盖。对全县重点企业、招商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服务机制,强化全流程、全周期要素保障。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256人次,收集问题26件,协调解决问题24件,解决率达92%。推行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选聘政务服务效能监督员10名,参与政策制定、服务评价,推动服务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单”转变。

创新机制,开启优化升级新征程

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和企业反映诉求,锚定全省靠前、全市领先目标,建立多渠道受理、分类协同办理、联合研判推进、全程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打造监测、受理、协调、督查、示范一体的服务中心。

创新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产业链企业、“四上”企业、中小微市场主体、办事群众,建立社会监督员队伍,不定期随机对服务部门、重点单位进行实时评价,常态化监督,促进政务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创新建立响应诉求机制。开通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热线,作为企业、群众反映营商环境问题的主要渠道,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受理,保证企业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关注与解决。

创新建立评估走访机制。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每季度组织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填报、实地走访、企业座谈、电话抽查的方式,力求找准政策落实、政务服务、执法监管等多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度漏洞。

创新建立联动督办机制。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定期、主动进行协调调度,解决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大疑难和共性问题,及时督促督查各级各部门对反映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成果切实转化为营商环境的改善。

成效凸显,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聚焦企业需求、市场主体关切,组织开展“我在现场”专项行动,成立行动工作专班,精准破解营商环境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聚焦企业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销售人才等问题,积极为求职者和甘肃通渭飞天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搭建双向奔赴的供需对接服务平台。聚焦科技创新资源,主动协调帮助通渭县乐百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解决了苦荞磨粉下料不均匀主要技术难题,建成苦荞咖啡生产线一条、研制苦荞新产品1项。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停车难、停车贵”问题,整合17个公共停车场限时段免费开放,停车免费时长由原来1小时内延长至48小时。聚焦用水用气服务便利度,营商环境部门主动协调对接,用水用气实现了线上缴费。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入企暖心服务卡”发放活动,向县域内新能源、纺织加工、中药材等2024年以来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发放暖心服务卡29张,以“小卡片”搭建政企连心桥,通过将惠企政策、服务指南等内容凝练于方寸载体,推动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切实增强企业对政府关怀支持的获得感与认同感。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通渭县将以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暖服务,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让企业投资更安心、办事更顺心、发展更舒心。


编辑:牛文君